专家称缩小收入差距需要“四改革一调整”【2】--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

专家称缩小收入差距需要“四改革一调整”【2】

2013年01月30日07:53    来源:经济参考报    手机看新闻

  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根本出路是保障公平

  居民收入分配状况从来都是经济、社会、政治体制和政策综合作用的结果与反映,一般不存在独立的收入分配制度。解决收入分配不公平不能就收入分配本身找出路,而是要从造成收入分配不公平的体制、政策根源上着手。解决我国收入分配问题不能本末倒置,根本出路不是通过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穷人所得等常规手段,而是提倡和保障不同阶层的社会群体起点公平、机会公平、过程公平,恢复并维持改革开放前期社会阶层之间的高度流动性。这就需要深化政治、经济、社会体制改革,特别是教育制度和社会精英培养选拔制度的改革完善,公开透明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的建立。

  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是下大力气实现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在全国范围内的均等化,为起点公平创造条件。这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战略性问题。个人禀赋差异是导致收入分配差异的基本原因。提高每个人的素质,缩小个人禀赋差异是从根本上解决收入分配差距问题最为重要的努力方向。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问题的角度看,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但是,目前此项工作进展缓慢,基本停留在口号层面。基本公共服务应该包括教育、医疗卫生、科技、文化、司法、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内容。应该借鉴最低工资制度的做法,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家财力,确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全国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并采取强有力措施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教育、医疗卫生、科技、文化、司法、公共安全等每一个领域都要分门别类,分别制定相应的统一标准,并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定期调整。发达地区和城市可以在全国统一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执行符合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财力状况的更高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中央政府重点帮助落后地区和广大农村尽快达标。

  发展针对未成年人的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科技、文化事业,对于从根本上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问题,保持和提高社会阶层流动性,永葆社会活力尤为重要。这是最为重大的扶贫工程、民生工程。我们一定要从经济社会事业全局和长远角度发展农村地区和西部地区中小学教育事业,大胆按照东部地区的先进标准超前推进,把缩小中小学教育文化和健康差距作为缩小城乡差距、缩小地区差距进而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战略举措强力推进。如果财力不够,宁愿暂时压缩其他方面的经费支出甚至其他领域的西部大开发、农村扶贫攻坚等事项的支出。只要这些基本公共服务能实现均等化,保证贫困家庭出身的孩子也能方便地享受到较好的教育和医疗服务,能够提高自身的科技文化素质,那么,这些孩子长大成人后,就能在个人禀赋上缩小与富裕家庭出身的孩子的差异,从而在收入分配上改变贫穷的代际循环,增加社会阶层流动性。

  目前农村地区九年制义务教育政府投入依然不够充足,对教育部门的管理不够规范有效,学生家长实际教育费用支出仍然很大。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学前教育、高中阶段学校收费急剧上升,许多地方甚至接近和超过大学收费。这些乱象都极不正常,不利于教育事业发展和国民素质普遍提高,不利于从根本上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我国是个富有尊师重教、崇尚知识传统的国家,历代对教育事业都坚持有教无类的指导思想,政府尽可能为全体人民包括低收入家庭和弱势群体提供低廉、便捷的教育服务。高等教育也不能不顾国情盲目模仿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的做法,大大增加居民家庭的教育费用负担。需要政府投入兜底的,政府应该切实负起责任来,而不是盲目实行市场化、产业化,把责任推给居民家庭。

  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必须深化改革

  消除非法收入,确保机会公平和过程公平,要求党政切实转变职能和工作作风,真正做到管住、管好自己人。这是目前阶段最易见效、又最易缓和社会对收入分配不公不满情绪的做法。加快和深化党政管理体制改革,科学设置机构,规范党政职能,改善党政治理,认真履行职责,改变权责不对等、缺乏透明度和有效监督的状况。严肃纲纪,认真进行反腐败斗争,确保执政队伍清正廉洁,在任何时代,对任何社会制度的国家都是生死存亡的大事,也是基本的执政能力。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规范是提高经济效率的前提。我们需要用铁的纪律保持党的纯洁性,大幅度提高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公信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党化解包括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在内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的执政能力。

  同时,加快和深化国有企业及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垄断行业改革。新的国资监管体制已经运行10年,需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检讨国资监管哪些地方比国资委成立之前效果更好,哪些地方尚不到位甚至还有退步,及时调整完善。现实中仍然普遍存在党政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偏弱的现象,许多党政机构和领导干部仍然习惯于借助国有企业和国有经济实现自身经济意图,而不是面向全社会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调节、引导经济发展和经济运行。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和结构优化工作进展较慢,思想认识存在模糊甚至错误的地方。不规范交易和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仍然较为严重。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还很不完善,与人有关的改革进展缓慢,有以兼并重组代替体制改革的倾向。国资监管不到位,力度不够的情况较为常见,对事和对人的监管尤其空泛。

  当前我国市场垄断大部分属于行政垄断,由市场力量自发形成的垄断暂时还不多见。这些领域已经普遍成为个人收入畸高行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关系国计民生并非是实行行政垄断和国有制的正当理由。针头线脑、服装鞋帽等都关系国计民生。党政应该学会利用经济手段实现公共目标,尊重、敬畏市场机制。目前存在的行政垄断必须打破。行政垄断和自然垄断相交织的领域应该坚决消除行政垄断,能市场化的环节必须市场化,不能市场化的自然垄断环节,政府监管一定要到位,工资标准、人员配备、成本核算、产品和服务价格、利润分配等都要在政府严密监控下制订实施。我们现在认定的基础行业和关键领域,绝大多数都可以实现市场化,也都不是自然垄断。打破行政垄断并不必然意味着要拆分现有大型国有企业,相当一部分通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不合理的薪酬制度和用人制度、利润分配制度,加强政府监管和市场公平竞争,降低行业准入标准,消除行业准入障碍,就能达到目的。比如具有自然垄断特征的电网公司,只要政府监管到位,内部体制机制理顺,全国合并为一张网、一家电网公司是最合适的。

  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基础上,适当加大二次收入分配调整力度,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完善所得税制度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开征房产税、遗产与赠与税等都是可以考虑的努力方向。需要指出的是,这只能确保低收入群体基本生存权利,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收入分配格局,不应该给予太大期望,更不能将其作为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问题的工作重点。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问题,不是追求简单的结果公平,不是要重新搞平均主义。我们首先要承认、尊重、保护个人禀赋差异和财产差异及由这种差异产生的收入分配差异,由此才能激发全社会奋勇争先、拼搏创新的积极性和活力。在此前提下,我们要努力缩小个人禀赋差异,提升所有公民创造财富、获取收入的能力,缩小、消除个人之间创造财富和获取收入时的起点不公、过程不公,确保弱势群体基本生活。

(责任编辑:聂丛笑、李海霞)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