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来源:各省(区)市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及财政、统计等部门
数据整理:本报记者王明浩、靳博、赵梓斌、杨柳、冀业、吴勇、何勇、刘洪超、祝大伟、郑少忠、袁泉、屠知力、谢卫群、励漪、王伟健、姚雪青、袁亚平、叶琦、江宝章、吴齐强、魏本貌、卞民德、潘俊强、王汉超、付文、侯琳良、贺林平、谢振华、黄晓慧、刘志强、张文、汪志球、徐元锋、胡洪江、扎西、姜峰、曹树林、张志锋、周志忠、韩立群、谢雨、商旸、蒋云龙、王云娜
劳动的手是发展引擎
两会开过,各地的民生成绩单业已晒出,沉甸甸的数字,倒让我想起一件往事来。
几年前,我国一家企业收购了外国一家工厂,要把它整体拆下来,打包运回国内。原本需要三年的活,一年基本就干完了。当地民众非常惊讶:中国人是怎么干的?
怎么干的?谜底倒也寻常:汗珠子摔八瓣儿,辛勤干出来的呗!
过去,我们曾大力提倡过苦干精神,毋庸讳言,产生过副作用、有过教训。比如,片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忽略了客观规律;片面追求速度,忽略了质量;片面追求劳动,忽略了保障和福利,等等。然而,倒脏水不可把孩子也一并倒了,有问题的是蛮干,而不是实干本身。
辛勤劳动创造财富,这个规律,在什么历史条件下也不会改变;在改善民生愿望迫切、民族复兴梦想接近的今天,更需要实打实的苦干精神。
纵观各地的成绩单,可以看出,中国的发展呈现出一种万花筒般的复杂性。有人说,中国一只脚已经踏进了信息时代,北上广深等大城市,与发达国家相比并不逊色;可另一只脚还处在农耕时代,城镇化、城市化的潜力还很大,民众的福祉还有待于继续提高。
无论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还是补上短板跟上脚步,都不能光靠提出些概念、做一些设计来实现。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业如何继续辉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如何实现?中国人的脑力和体力资源,如何能够进一步盘活?
靠想,更要靠干。
现代京剧中唱,全凭着劳动人民一双手,画出了锦绣江南鱼米乡。如今,在坚持用科学发展的大脑做指挥的前提下,一双双劳动着的手,仍然是改变山河的强劲引擎。
民生支出普遍增长 财政支出民生优先
数据表明,2012年,全国31个省(区)市的财政支出中,民生支出普遍增长,且多数地方占到了当地公共财政支出的50%以上。
据北京市财政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韩杰介绍,2012年北京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三农等民生支出占到整个财政投入的七成以上。
按照财政部的统计口径,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主要包括以下领域: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农林水事务、城乡社区事务、节能环保、交通运输等方面。
安徽省财政厅厅长罗建国说:“2012年,安徽省民生支出3161.2亿元,增加553.8亿元,增长21.2%,占全省财政支出近80%。”
河北省近几年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逐年递增,保障和改善民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2012年达到3115.5亿元,占全部支出的77.5%。据河北省财政厅厅长邢国辉介绍,河北公共财力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狠抓了保障性安居工程等10件惠民利民的实事好事。
2012年,云南公共财政预算民生支出为2615.3亿元,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3.2%,是当地有民生支出统计数据以来最高的一年。山东省去年的民生投入占公共财政支出的56.10%,总量达到了3310.85亿元。(王明浩 叶 琦 杨 柳 王云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