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向
坚持市场化改革
“垄断性企业占国有企业只是很少一部分,更多的是竞争性领域的国企,这部分企业的改革对于构建国企竞争力、创造力和影响力非常关键。”全国人大代表、国资委副主任邵宁两会期间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
“随着改革的深入,所有制的概念将逐步淡化,企业就是企业,国有企业做不好,最后就是破产,没人救你。”邵宁直言,平等竞争、优胜劣汰正是国资委对国企改革追求的格局。
“国企改革尚在进行过程中,与市场经济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邵宁说,比如大型企业母公司的公司制股份制改革进展较慢,存续企业的消化还比较困难;董事会的运行机制还不完善,国资监管机构、董事会、经理层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理顺;经营管理制度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企业经营者的行政化管理色彩依然存在,尤其是缺乏市场化退出通道;一些企业内部市场化选人用人和激励约束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
作为国企改革的“重头戏”,竞争性领域的国企改革方向无疑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瑞认为,在完全竞争性领域,国有企业改革一定要逐步减少对企业投资的政府审批,进一步完善出资人对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改革干部管理体制,建立有别于党政干部的企业领导人员选任机制。
“企业就是企业,这几年国有企业一直在改革,‘国有’两个字更多只是个概念,现在政府对国有企业任何的输血渠道都不存在。”邵宁说。
刘瑞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在竞争性领域,下一步国企改革不是要“一家独大”,而是要着力构建一个与民营企业共赢发展的机制,把竞争者变成合作者。一方面保证已经形成的公平竞争格局,另一方面要加大股权多元化力度,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竞争性领域国企改革。
全国政协委员、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两会期间表示,下一步国企改革,特别是要推进股权多样化,包括推进国有企业整体上市的步伐。
对此,刘瑞认为,通过加快整体上市,不仅可以增加国有企业运营的透明度,也可以加快企业现代化管理机制的变革。但是,也要划定一个“安全线”,对于一些特殊行业的国有公司,还要保证国有的相对控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