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养命钱”缩水数千亿 养老公平性引质疑【2】--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

百姓“养命钱”缩水数千亿 养老公平性引质疑【2】

2013年04月17日07:23    来源:半月谈    手机看新闻

  问题三:重复参保数量多

  与养老金转移接续难相关联的是,我国每年有大量的人重复参保,重复领取养老金。广西柳州双英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英告诉记者:“我在柳州招了一个专职司机,他以前在广州帮人开车。人过来了,但养老保险关系转了1年都转不过来,后来找些关系才转过来。如果转不了手续,我们在这边就得为他重新开号,重新参保。公司每年招收农民工,现在已占总员工数30%左右,其中重复参保的大概占10%。”

  国家审计署2012年8月的社保审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有112.42万人重复参加三类养老保险,9.27万人重复领取养老金6845.29万元。

  福建省泉州市社会劳动保险管理中心主任王龙水告诉记者,当前各地养老金制度都不一样,有的地方是五险统一管理,有的是将两三个险种统一管理,有的就是纯粹养老保险。泉州市把新农保和城居保统一在一个部门,失业险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统一在另一个部门。

  即便这样,各部门间的信息都很难交换。由于养老金制度顶层设计没理顺,给地方带来很大的麻烦。每个地方、部门各自设计信息系统,彼此难统一,各项制度间缺乏衔接转换,造成重复参保、冒领养老金等现象较多。

  完善养老制度,呼唤顶层设计

  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和业内人士表示,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源是我国养老金制度复杂而凌乱,最主要的问题是制度“碎片化”非常严重,基本上是“缺一块补一块”,留下了不同时期的制度思路和国情特点。

  郑秉文说,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出台临时办法解决退休问题,企业工人退休后由企业负责发放退休金,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者由国家财政拿钱。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国企裁员增效,企业职工变成“社会人”,国家开始探索建立独立于企业的养老保险体制。

  机关事业单位则一直由国家财政负责,这种体制延续到今天,形成了“双轨制”。1993年,我国提出了“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建设目标。“统账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一直延续到今天。

  “世界上现行的社保模式主要有两种:现收现付制和基金积累制。两种模式都有成功的案例,但也都面临一些棘手难题。我国同时借鉴了这两种模式,各吸收了一部分,形成了部分积累制的模式。经过这些年的实践,部分积累制的问题逐渐显现。”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程永宏说。

  郑秉文认为,“统账结合”的模式适合流动性差、收入稳定的城镇正规部门,它没有考虑到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不适用于农村,也不适用于城镇的非正规部门。于是在近几年,我国又陆续建立新农保和城居保。

  这就导致我国城乡养老制度不一致、公共部门和非公共部门制度不一致,各种养老金制度设计的参数都不同,各个省份的情况也不同,“地方割据”明显,“碎片化”现象严重,养老保险信息和资金统筹困难重重。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养老保险信息还未达到高层次统筹,主要受制于制度统筹层次不高、业务流程和标准不统一、各险种发展不平衡、分级投资管理体制等因素。同时,养老保险信息集中度不够,又反过来影响了进一步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的步伐和效果。

  有关专家和业内人士建议,当前应当对养老金体系在顶层设计方面进行深度反思。加快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改变“统账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记账式名义个人账户制。

  郑秉文认为,该制度转轨并不复杂,只需要将现在企业缴给养老保险统筹账户的资金全部划入缴费者个人账户之中。在这种体制下,参保人的个人缴费获得的企业配缴部分也将全部成为参保人未来的个人养老金资产,形成“多缴多得”的激励机制。

  与此同时,社会统筹账户取消,个人领取养老金的标准仅与个人缴费额度、年限等相关,这会对高缴费、晚退休产生激励。更重要的是,这一体制将彻底消除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碎片化”特点,打破养老保险基金跨地区统筹的障碍,实现真正的全国统筹。

(责编:李海霞、刘阳)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