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政府收入占比 保障民生支出--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

降低政府收入占比 保障民生支出

2013年08月19日08:15    来源:经济参考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降低政府收入占比 保障民生支出

  报告预测,今年GDP增长7.54%,CPI保持2.45%, 公共财政收入增长6.99%

  8月18日,厦门大学和经济参考报联合在京举行“财政结构调整与改善发展效率——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高层研讨会暨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秋季预测发布会”,发布了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2013年秋季预测报告。报告公布了对中国2013年至2014年共八个季度的宏观经济主要指标的预测及相关政策模拟结果,并对当前经济形势进行评价和展望,提出政策建议。这是该项报告的第十五次预测发布。

  2013年上半年宏观经济运行

  2013年上半年国外需求的萎缩以及近几年来过度投资所引发的产能过剩,使我国工业生产增速和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持续下降,并双双创下近三年来的最低增长速度。我国实体经济的减速已导致公共财政收入增速大幅下滑,直接制约了财政支出尤其是民生支出的增长。尽管价格水平保持平稳,但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增速的减缓,从根本上抑制了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国内贷款投资以及交通运输领域、房地产投资增速的大幅提高,使得经济在持续减速的同时,经济结构失衡的格局未能得到改善,投资依然是当前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2013-2014年宏观经济预测

  基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欧元区以及美国经济2013年和2014年经济增长的预测,课题组应用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对今明两年我国宏观经济所进行的预测结果表明:

  2013年我国经济减速的态势还将持续,GDP增速将比2012年降低0.26个百分点,达到7.54%;CPI可望保持在2.45%的水平。其中,2013年第三季度的GDP增长率可能降至7.46%,第四季度进一步下降至7.42%。公共财政收入增速下滑的态势也将继续,2013年公共财政收入预计将增长6.99%,比上年下降6.09个百分点;2014年增速也仅回升至7.87%。

  报告指出,当前实体经济的减速、公共财政收入增速下滑以及居民实际收入增速减缓、民间投资需求疲软等,都成为我国经济保持在合理增长区间的重要障碍。

  控制财政收入GDP占比效应的政策模拟

  从短期看,固然可以通过积极主动、适时适度的宏观经济政策预调、微调,以保持实现经济的相对稳定增长,但从长期看,宏观调控更应强调通过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增强经济活力、提高有效供给来保证潜在增长率的稳定和回升。

  在当前财政收入增速下滑的背景下,若政府不是为了确保财政收入增长目标而逆势大抓增收,而是通过规范政府的收入渠道和行为,适当控制公共财政的收入,与此同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以保障民生支出的稳步增长,这一政策举措将对宏观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为此,课题组提出假设:

  首先,在2007-2012年期间,把政府非税收入占公共财政收入的比重从原来超过10%的水平降低到约为10%。对应地,政府每年的非税收入将分别减少630.7、1081.7、2383.2、1756.2、4165.1和5459.9亿元。其次,将各年减少的非税收入或增加企业的利润,或用于提高劳动者报酬。

  模拟结果显示:

  适度地、有意识地压低非税收入在公共财政收入中的占比,并不会造成政府收入占GDP比重的大幅度变动。而通过将非税收入让渡于居民收入,减少居民的非税负担的宏观经济效果,无论是从促进经济增长、缩小产能过剩缺口、改善经济结构失衡、扩大居民消费、刺激实体经济投资,还是从增加税收收入等各方面来看,都是积极有效的。

  政策分析与建议

  基于上述的模型预测与政策模拟,课题组提出四条政策建议:

  2013年尽管经济增速不断减缓,中国经济仍有望实现7.5%的增长目标,并保持价格水平稳定。但是,形势发展并非完全没有变局的可能,因此,宏观经济政策当局应当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走势的变化,积极主动、适时适度地进行宏观经济政策的预调、微调。

  在政策举措上,要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失衡的大局出发,顺势推行财政减支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而不是逆势而动抓增收。必须控制政府的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及政府收入占比,规范政府的收入渠道、收入行为,从降低非税收入入手,逐步适当地降低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保障民生支出的稳步增长,切实降低政府的一般公共服务成本。当前,尤其要警惕财政支出中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总支出等与民生相关的支出增速比一般公共服务支出更快回落的趋势。

  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局着眼,财政收入增速适当下降以及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应当成为长期发展趋势。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出路及基本制度保障是实现社会公众对各级政府行为的有效约束、严格的预算监督。压缩非税收入,必须同时进行财政体制改革,调整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事权结构,实现财力与事权责任的匹配。

  目前中国既有经济体制的发展潜力正在不断递减,传统的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急剧缩小。如不能尽快通过进一步深化政治经济体制改革,释放经济发展潜力,形成经济发展新的动力源,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减速将更为严重。只有通过进一步深化社会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扩大有效供给、提高投资效率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从根本上稳定潜在增长率。

  课题组指出,应当尽快启动新一轮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统一市场,促进平等竞争,促进资源流动,拓展资源优化空间,矫正要素比价扭曲,调整经济结构、国民收入及居民收入分配结构,改善政府公共管理,降低企业负担,提高供给效率,释放经济增长潜能,培育内需。

(责编:周素雅、李海霞)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