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8月20日电(王志潇)8月20日上午10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陶然做客强国论坛,以“‘造城盛宴’与城镇化建设”为主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在访谈中,陶然表示,真正的城镇化是要改变目前土地城镇化过快、人口城镇化不足、农民工无法市民化这样一些扭曲的情况。“目前地方政府‘造城运动’主要是进行土地的城镇化,建设开发区和新城区。在中国土地城镇化的过程中,有将近一半的土地是用来搞工业开发区建设的,只有30%左右的土地用来进行住宅建设。这与很多发展中国家在城镇化过程中用地的结构有巨大的差别。”陶然说。
据陶然介绍,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在城镇化过程中只有10—20%的土地用于工业,绝大部分土地用于住宅建设。而在中国目前的财政体制和土地制度下,却出现了城镇空间高速扩张,但绝大部分土地却没有用来给进城的农民工盖房子的情况。地方政府垄断高价供应商住用地,使得城市的房价过高,绝大部分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在他们就业所在的城市都买不起房,这样就无法在城市里面定居下来,再加上现在的户籍制度,使得流动人口子女在城市里的就学和升学都无法顺利实现,结果是绝大部分农民工无法市民化。
陶然认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最重要的是进行土地制度改革。只有改革土地制度,才能够抑制地方政府大规模建设工业开发区和新城区的冲动。而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调整目前的征地制度,赋予城市郊区农民一定的土地开发权和交易权。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另外一个改革是户籍制度改革,必须要通过户籍制度的改革使得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城市的就学和升学能够顺利实现。”陶然说,要实现这个改革也必须推动财政体制改革,包括中央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要向流动人口迁入地的城市倾斜,而不是继续投向流动人口迁出地的农村。
同时中央政府需要采取措施。陶然指出:“首先是严格控制规模进一步扩大,严格控制地方政府进一步的借债行为。其次,对于地方政府所欠的存量债务则必须全面清理。”
陶然表示,消除“造城运动”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危害,是一个必须马上要开始做、但也不可能短期就实现的工作。必须要通过多种措施,尤其是以土地制度改革为核心的综合配套改革,才能够真正地实现新型城镇化,实现农民工的市民化,实现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和城镇化模式的全面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