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港口城市”、“区域性国际城市”、“国际城市”、“国际大都市”,近些年,中国各地正在营造和共享同一个国际梦。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课题组近期对12个省区的调查显示,12个省会城市,平均一个城市要建4.6个新城新区;144个地级城市,平均每个规划建设约1.5个新城新区。
中国究竟需要多少“国际化大都市”?记者在多地调研发现,一些地方贪大求快,却没有考虑到地方实际能力和民生服务配套,不仅造成了巨大资源浪费,更潜藏着系统性风险。
一家知名房地产企业高管向记者介绍,中央对新型城镇化的方向描述很清晰,但是各地认识不一,随意性很强。地方政府发展规划,一定要描绘清楚坚决执行,形成制度约束,不能因为领导更迭就“人走政息”。
专家认为,城镇化确有扩内需、促增长的作用,但城镇化的方向绝不是片面造大城、建大都市。中国工程院院士、设计专家何镜堂等专家建议,提高中小城市对人口的吸引力,不是以大为荣,而应该兼容生态、宜居、产业发展和交通等因素,建设绿色、环保、紧凑的中小城镇。
- “国际化大都市”何其多 一些地方贪大求快潜藏风险
- 延安回应“上山建城”资金问题:卖地收入保障
- 延安市长回应千亿削山建新城:保证不变“鬼城”
- 我国首个“太阳能建筑城”:地上节能 地下低碳
- 福州提出“福州新区”战略加快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
- 杭州城东新城房价5个月涨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