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从前公司离职后,张女士和同月离职的杨女士开始维权之路。本月10日,她们终于领到了薪金补偿,可让她们气愤的是,公司向她们支付的全是1角硬币,重达400多斤。20余人经过两天近8小时的清点,昨日下午,银行才将6万多枚1角硬币清点完毕,发现该公司还欠她们584.8元。
维权 两女子竟收到400斤1角硬币
武汉人张女士住在宗关。去年3月,她进入武汉飞讯时代文化传播公司(下称“飞讯”)销售业务部上班,从事市场推广工作,24岁的杨女士也在该部门上班。去年10月,张女士被单位辞退,不久杨女士也离职。
因飞讯没有给两人购买社保,加上其他因素,两人申请劳动仲裁。去年11月25日,江岸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下达仲裁调解书,要求飞讯支付张女士社会保险补偿金3352元,支付经济补偿金1500元;要求飞讯支付杨女士补偿金3352元,支付提成工资2000元,于去年12月30日前全部付清。
经过多次沟通,去年12月28日,张、杨两人均从飞讯拿到2000元,另外加上两人离职时未发的当月工资,飞讯还应支付她们7257.3元。1月10日,杨女士前往飞讯领取两人剩下的款项,可没想到面对她的,全部是1角钱的硬币,白花花的一片,全部用4个掷纸篓、1个纸箱子、1个布袋、1个铁盒子装着。
杨女士气愤不已,拒绝收款,要求飞讯归还之前写下的欠条,但遭到拒绝。“公司人说,就是这些钱,给你们就拿走。”张女士表示,双方僵持良久后,10日下午4时许,她们只得叫来一辆车,将全部硬币运往大智路附近的中国银行武汉市交易支行,准备次日清点。
11日,张女士致电飞讯一名工作人员,对方告知,支付这么多硬币,是老板李某的意思,“你们让老板不舒服,老板就是要你们不舒服!”
清点 20余人8小时清完6万多枚硬币
11日下午1时许,中国银行武汉市交易支行调派10名员工开始清点,而张、杨两人及其家属一旁帮忙,至当天下午5时银行下班时才清点了3万多枚硬币。
昨日中午1时,记者陪同张、杨两人一起前往该行。该行当天又调派6名员工,加上双方家属10人协助清点。记者看到,每个卡币器内共有25个凹槽,清点人员将10个硬币放入1个凹槽,再用透明胶带绑住固定。
直至昨日下午4时50分才清算完毕。银行认定,这些1角硬币共有66725枚,即6672.5元,离应支付款项还差584.5元。
中国银行武汉市交易支行行长彭为表示,根据该行规定,大量零钱存入银行需许多人力、物力,因而会收取一定费用,但考虑到张、杨两人的特殊情况,经上级部门批准,他们减免了清点费。
说法“化整为零”折腾人 只能靠道德来约束
湖北省银监局相关人士表示,银行本身就具有兑换货币的职能,且商业银行属于服务性金融机构,要尽可能满足客户需求,因而银行不能拒绝客户“化整为零”的要求,且没有权利追问其用途。该人士表示,银行并非执法机构,不具备处罚权力,本案例中老板换取7万多枚硬币发给员工的做法,目前只能靠道德约束。 记者赵杰
对话
面对网友指责老板认错
希望她们原谅 也希望客户谅解
昨日下午,记者致电飞讯老板李某。电话中,他表示,此事发生后,他受到了很多谴责,目前不想多谈什么,怕说得多错得多,只希望自己的生活不受到打扰。
不久之后,他主动致电本报记者,希望面对面接受本报记者的独家采访。
记者:银行点清了全部硬币,离应该支付的还差584.8元,你准备怎么办?
李某:我准备明天还给她们。
记者:为什么要给她们那么多硬币?
李某:我一时冲动,行为过激。换零钱是想着这些硬币很重,她们两个女孩子拎着不方便。另外,这些钱换来的时候就是散的。
记者:这么多1角的硬币是如何得来的?
李某:我有个朋友是卖牛肉粉的,有很多这样的零钱,我从他那里换了一部分,又让员工从银行换了300多元零钱。
记者:你觉得自己做得对么?
李某:我确实做得不对。事情发生后,我被很多网友批评,我内心也不好受。
记者:有没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
李某:在这里,我想向她们道歉,希望她们原谅我,也希望能得到我客户的谅解,我独自把企业做起来,非常不容易。同时,我接受大家对我的批评,但希望不要对我进行人身攻击。
记者:这件事给你什么教训?
李某:今后管理公司,我要学会用制度管人,不能用极端的方法去管理。
凡事必有因果损人终会伤己
本报评论员屈旌
身处人群之中,言行须循公理,凡事必有因果,损人终会伤己。面对网友指责,当事老板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向两名女员工致歉,并希望不影响公司发展。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至于这番折腾的动机,该公司工作人员说了句大实话:“(你们)让老板不舒服,老板就是要你不舒服!”6万多枚硬币,砸向诚实守信的公序良俗,也砸向有法必依的社会正义,事实上就是耍无赖玩手段的“软报复”。
一周前,本报曾报道了一起类似事件:侯先生奔波讨薪一年,对方竟故意支付18万枚1角硬币,银行抽调10人清点了两天,该报道引起强烈反响。没想到,明知有违公德,竟然还有人“向下看齐”。这种明知故犯,宁愿麻烦自己也要恶心他人的“软报复”,究其本质,就是心理上狭隘自大,以至于漠视他人权益,忽视道德准则,藐视法律裁决。表面上可图一时之痛快,实际上败坏了自身德行,埋下“冤冤相报”的导火索,破坏了诚信互敬的职场规则,扰乱了和谐友爱的社会风气。
欠薪讨薪,看似个人事务,孰不知,因一己之私引起无谓的纠纷,不仅危害公共秩序,更是浪费公共资源。两起“硬币付薪”的事件,都是由银行专门抽调人员长时间清点,才得以解决。适逢年前忙碌之际,这些人力和时间,原本可以服务更多民众,却因为这样无聊的恶作剧,白白浪费掉了。而平白增加的服务成本,却由全社会来共同承担,这显然不合情理,有违公平。如果按照欠薪老板的逻辑,他让全社会都“不舒服”,是否应承担全社会让他“不舒服”?
想来,“软报复”之所以肆无忌惮,无非是觉得:法律没有明文规定,小小使坏也无需付出代价。可见,要维护劳动者基本权益,引导人们守法向善,此类歪风邪气必不可长。为防止闹剧重演,民众应自觉拒绝损人不利己的“软报复”,形成舆论气场,以道德之力约束教化;司法部门更应执法律之利器,防微杜渐,在类似判决时明确支付方式,如有“软报复”行为,由实施方承担相应的社会成本并赔偿损失,以此震慑。
“人”字一撇一捺,贵在互相扶持支撑。须知,心存善意,诚信待人,礼让尊重乃是中华传统美德,传承并力行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个人应尽之责,更是社会和谐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