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月20日电 (吕骞)由人民日报社经济社会部与人民网联合举办的 “人民金融年会”1月20日在北京召开。本届年会以“大改革时代的挑战与机遇”为主题,中国建设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黄志凌在演讲中表示,有观点认为“放开了存款利率,利率市场化就大功告成了”,实际上我们对未来市场化改革的前景不能盲目乐观。
首先,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是一项迄今为止影响最为深远、最为广泛的改革,涉及到几乎全体的居民、企业等经济主体和整个金融体系。在直接融资为主体的高度市场经济国家,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也是十分艰难和审慎的,更不用说我国目前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结构下,金融体系的存款总量远远大于其他任何金融形式,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绝不是一个轻言放开那么简单的事情。
其次,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是简单的下放借贷资金定价权的问题。更核心的问题是培养借贷主体利率敏感性和风险定价能力。在利率管制的情况下,借贷双方既感受不到利率风险,也很难遇到真正意义上的违约风险,而承担违约损失也是极其有限的。久而久之,借贷主体普遍丧失了利率敏感性,利率市场化之后借贷主体都面临前所未有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增强利率敏感性至关重要,但是利率敏感性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同时,利率市场化改革虽然会用现代服务体制自由选择权和自由定价权,但这两种权力的有效行使取决于借贷主体对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选择能力和风险定价能力。这两种能力的核心关键是数据的积累和模型的开发,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
再次,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的是要形成促进经济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正能量,而这种正能量的形成以及能量的大小取决于金融市场体系的完善程度,包括健全的市场机制,以及为了保护那些没有能力培养自己的选择能力和定价能力的弱势居民借贷群体的金融消费者权益,很多发达国家到现在也没有完成这方面的任务,所以利率市场化的改革绝不是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