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南大道由东至西贯穿深圳,是这座城市最繁华的主干道。在它毗邻世界之窗路段,车水马龙的街道之下,潜藏着深圳一大交通枢纽——这一公交接驳站连接两条地铁,运行着七条公交车线路。这里终年不见天日,却始终川流不息,犹如一座地下中转站,停放着数十辆公交大巴,一头挨着地铁站,另一头透着亮光,直通地上。袁友生每日的工作就是由此开始,也在此结束。
头班6点发车,尾班23点,一年四季始终如一。
袁友生从事公交车司机这一行当已有10余年。过年期间,他从大年二十九开始就一直上班,除夕夜也依然在岗位上。“到家差不多凌晨,回去洗洗就睡了,初一一大早又要到岗。”他笑言,“公交得正常运行,那可不能停呐。”
他还指着站内的值班室和身边的几辆公交车:“多采访采访他们,他们也是从年前就一直坚守在岗位上,都挺辛苦的。”
袁友生告诉记者,通常情况下分为早班和晚班。过年部分司机请假回家,人手紧缺,留下的就需从早开到晚。而他虽然父母在湖北武汉老家,但有妻儿在身边,这些年的春节基本都留守在岗位上。“让单身的回家过年,我们就不凑这个热闹了。”
最近一次回家是在两年前,对于家乡,袁友生最挂念的还是父母。尤其一到春节,深圳转眼成了“空城”,路上车少了,早晚搭乘公交的人也少了。“我们这行体会更深,看到大家都已经回家,思念之情肯定是有的。”
十五年前,顺应着发展潮流来到深圳,工作几年后,袁友生把妻子小孩也接了过来,落地生根。他说这里气候好,年轻人多,有一种“特殊的激情”。
他也毫不掩饰对这份工作的热情:“乘客高高兴兴地坐上我的车,我拉着满满一车人,把他们安全地送到目的地,平平安安地回家去,我觉得这是一种享受。这个任务很光荣。”
“来了就是深圳人”、“深圳是全国人民的特区”……作为一座移民城市,深圳从不拒绝任何人,因其自由、开放、活力和包容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他们怀揣着梦想而来,在此成家立业,并为这座城市贡献着一己之力。袁友生就是这千千万万中的一员。也正是这强大的“基因库”,成为了经济特区发展的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