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制深化改革在今天仍然任重道艰,许多开创性的、创新性的工作需要打开局面。这就要求更多的“马胜利”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势中披荆斩棘。
从天堂到地狱,再从地狱逐渐爬了出来,他还在摸爬滚打
马胜利的免职是上级单位的一句口头通知,全程不到5分钟。
“被退休”后,马胜利躲在家里,多日没有下楼。1995年是马胜利极为凄凉的一年。在荣誉的巅峰跌落人生低谷,太大的落差让他难以承受。同时,因为被免职的原因一时还没有结论,也让他饱受折磨。一年后审计结果出来:他在经济上是清白的。
他并不甘心失败。退休后他多次创业,想要东山再起辉煌重现。“从天堂到地狱,再从地狱逐渐爬了出来,我还在摸爬滚打。”
“当年他就在回民一条街上卖牛肉包子,大早上就吆喝上了,我也经常去买。拿得起,放得下,马胜利确实是号人物。”马胜利的老街坊梁师傅说。被免职后马胜利每月只拿一百多元的生活费,为了维持生计,1996年,他在石家庄火车站北边的清真街上开过“马胜利包子铺”。他曾经招收过的那些“失足青年”,成为他最忠实的顾客。马胜利当时的座右铭是“见大不小,见小不大,能上能下”。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卖了2年包子,马胜利的包子铺在城市道路建设中被拆除。宝刀未老的马胜利重拾老本行。他的一位旧部与几十名下岗职工办起了马胜利纸品经销公司,生产“冤枉”牌卫生纸(后改成“援旺”),“六月雪”牌餐巾纸,“窦娥”牌卫生巾。马胜利曾经表示,给产品取这样的名字,是因为他对自己的遭遇感到不平。但是没过几年,这家企业便渐渐消失了。
1999年,马胜利又雄心勃勃地开始谋划组建“马胜利造纸厂”,上级领导给他解决了国务院特殊津贴,并将他的月收入提到了930元。在领导的劝说下,马胜利收摊回到了家中,重归沉寂。
据了解,2003年11月17日,知名企业家冯根生在杭州组织了名为“为了忘却的纪念”的聚会,马胜利等20位年过半百的企业家受邀前往。
当主持人请马胜利上台时,在雷鸣般的掌声与耀眼的闪光灯前,马胜利说了一句“我比较坎坷,看上去是最老的”之后,当众泣不成声,泪洒西湖。
“80年代马胜利是我们的代表。”当时依然征战商场的双星集团总裁汪海说。聚会之后,双星集团邀请马胜利出任集团副总一职,并由马胜利经营承包双星全资注册成立的“双星马胜利纸业有限公司”。汪海“承包”了马胜利,在社会上又掀起一片涟漪。此时的马胜利已经是62岁高龄了。然而,这次“承包”很快便悄无声息了。“双星”集团外宣处曾表示:“当时我们给马老安排了房子和车,让他把老伴也接过来。但是他在这里待了几个月就走了。毕竟,他离开市场已经10年了。”
事后马胜利说:“刚开始(汪海)说办一个厂子来,如果办我就想给他帮帮忙,后来也没搞起来。那是国有企业,什么事情也都不是汪海一个人说了算。后来也有朋友让我进他们的厂子帮忙,一个月给几千元钱,我觉得跟个讨饭似的,也就不去了。”
他曾经对媒体表示,自己还有一个愿望,就是收购国内部分造纸厂再建一个集团公司,再现当年“造纸托拉斯”的辉煌。“我永不言败,我一直都想让马胜利集团重新屹立在中国大地上。V的英文意思是胜利,从高到低,再从低到高,就是一个圆满的胜利。”
怎奈何,老骥空余鸿鹄志,壮心未酬岁已寒。
“我为这一生感到自豪”
“如果没有这改革三十年,中国就没有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三十年就像长江水一样,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躺在沙滩上。我现在就是躺在沙滩上晒太阳。”马胜利自嘲。
对马胜利来说,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潮给了他机会,他又真真切切地把握住了机会,促进了从计划经济到商品经济的过渡。
正如恩格斯所说,“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是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的”。历史的进程是后浪推前浪,没有人能够永远站在最前面。
马胜利引领了上世纪80年代的企业改革潮流,用“承包”两个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然而,他一味地追求速度和规模,最后又淹没在“承包”的泡沫里。
据邻居介绍,大起大落、风风雨雨过后,晚年的马胜利生活归于平淡。一天抽小两包烟,耳聪目明,思维敏捷,身体硬朗。四个女儿每逢周末经常带着孩子回家看望他,闲暇时他也会上网看看新闻,甚至还在网上和别人聊聊天。
“我这一生是值得的。不管谁说什么,我问心无愧,心安理得。柳传志、马云是成功的,但是,我保证,五十年以后,不会再有人提到他们,但是会提到马胜利。我是个标志性的人物。”马胜利生前接受采访时说道。
在他去世前两个月接受的采访中,马胜利说:“火的时候一说好就说得完美无缺,好多人跟着锦上添花,后来又说我坏,坏得透顶,一无是处。其实我不像他们说的那么好,也没那么坏。马胜利不是神,是人。我最欣慰的是,我没有用国家给的荣誉和权力谋私利。我没有给共产党员、没有给改革者脸上抹灰。有人说老马失败,我不承认,我从一个普通工人做到这一步,我为这一生感到自豪。”
向国企改革吃螃蟹者致敬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马胜利赢得了外界很高的评价和敬意,他用“承包”的实践为国企改革趟开一条新路,他的成功与失败见证了国企改革在艰难中勇往直前的脚步。尽管他和那个年代中国大多数企业家一样充满争议,但相比同时代的企业家,他身上少了许多“原罪”的味道,既没有锒铛入狱,也没有携款外逃。
《河北日报》8日发文表示,马胜利的承包效应,对于刚刚开启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而言,提供了活生生的范例,被称作“体现着改革的主流和方向”。虽然后来历经坎坷,但作为中国经济从农村改革转向城市改革的标志性人物,马胜利的名字已被深深镌刻在中国改革长卷上。
在他生前最后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个人跟改革是息息相关的,没有改革就没有马承包,后来的一切也都和改革分不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35年了,党中央还在坚持改革开放,作为改革者我感到很欣慰,很受鼓舞。要是身体好还能干的话,我还会继续干。”
“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之后,并不是每一个企业家、政治家、思想家都知道怎样改革,有一句话叫"摸着石头过河"。邓小平提出的是一个理论问题,需要有人付诸实践,我认为马胜利抓住这个契机,充分理解邓小平关于这场改革的重要性,敢于打破旧的体制。如果没有大智大勇,马胜利不会承包成功。”高梦龄说,“马胜利冲破的是一个樊笼。从计划经济的铁门里迈出来,总得有人敲锁,而叩响这个大门的是这么十几个人,马胜利、步鑫生、年广九……”
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歇。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国有企业要进一步破除各种形式的行政垄断,实行以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特许经营、政府监管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
在曾经的“马胜利们”的带动下,老旧的计划经济体制冰消雪融,这些走在改革前沿的“小人物”给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了拂面春风。经济体制深化改革在今天仍然任重道艰,许多开创性的、创新性的工作需要打开局面。这就要求更多的“马胜利”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势中披荆斩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