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关系难办事。”这是邱良(化名)和记者交谈中感叹频次最多的一句话。邱良是安徽省城合肥的一家建筑设计公司的负责人,已经从事建筑业十多年,对业内招投标方面存在的猫腻熟稔于心,但敞开心扉地和记者交流这个话题,他还是有所顾忌。
矛盾的商人:痛恨潜规则,参与潜规则
邱良的心态是个典型的矛盾体:一方面,他对招投标的潜规则深恶痛绝,每每提及,语言、表情都略带激愤,一再强调希望市场规则能更加公开公平公正,让企业能凭借着技术实力和服务水平赢得市场竞争;另一方面,他也是潜规则的参与者,作为投标方,他曾为了中标围标过,作为评审会成员,他曾收了红包昧着专业知识给别人打高分。“否则公司活不下去。”他说。
他矛盾的心态,就像他身处的建筑行业一样,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权钱交易的业内潜规则也备受诟病。
“首先要肯定推广招标制度的正面效果,制度是好的,但被人为因素弄得走样了。”邱良说,他从业10多年来感受非常深切的一点,就是招投标制度使得建筑行业越来越规范,这是整个社会有目共睹的进步,不能因为招投标暗箱操作潜规则的盛行,就一叶障目、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他告诉记者,目前不论是基础设施或者公用事业设施等,比如廉租房规划、道路交通等,都需要经过招投标。“上世纪九十年代,地方领导随口说句话,说给谁做,就谁来做,没得任何商量,哪怕其价格明显高得离谱。招投标制度推行之后,没人敢明目张胆违反制度规章,潜规则都是私下操作。”
“围标陪标暗操作,评审打分拿红包”等四类招投标暗箱操作
邱良向记者详细阐述了招投标过程中一些常见的潜规则。他说,建筑行业在明显改观的情况下,招投标的暗箱操作依然存在,比如围标、陪标等,自己参加过两三次走正常程序的招投标,按照招标公开的要求准备了标书,花了钱投入了精力,但是没一次拿到项目,不久以后才知道自己完全是陪衬,其实谁拿到项目基本都已经定好了。
“我就是因为多次参与招标都是白忙活,之后就再也不参加了,即使参加的话,也都是已经疏通了关系、找他们领导打过招呼的项目。”他说。
按照邱良的介绍,从招投标信息发布、评审打分、中标之后等不同的环节中,都存在一些潜规则,大致可以梳理成四类。
第一,信息公开有讲究,如何发布有猫腻。对应当进行公开招标的项目,招标的信息应当公开,但招标方可以选择在何时公开、在何种媒介平台上公开,可以人为控制,比如可以选择在周末、节假日的前一天公开招标信息,只挂在部门网站的不起眼的位置,如果不是特别留意,可能等到发现这个信息的时候,报名已经截止了,已经来不及进行投标了。只有那些提前得到通知的投标方,才能有充分时间进行准备。
退一步而言,即使一些潜在的竞争者第一时间看到了招标信息,在他们带着材料前去报名时,可能会被告知某些资质要求必须提供原件,比如公司证照、施工资质级别等,都必须要原件,不要复印件,这些要求也可以让一些潜在竞争者知难而退。
第二,准入要求“量身定做”,没有关系难入围。招标内容中会设定一些要求,比如投标方公司资质等级、多个同类项目的经验等,这些要求都是和项目有关的,很难从字里行间看出来问题,但实际上基本等同于为特定的关系公司“量身定做”,限定条件,让其他公司无法入围。
如果符合这些条件的潜在投标方仍然很多,那么可以把原本同一个项目中本该分开进行招标的部分联合招投标,比如某一个工程,往常一般分成勘探、设计、施工等多个部分,分开进行公开招投标,但为了故意让某一个企业中标,故意把这些部分进行合并一起再招标,这就的话,原来勘查资质符合的,可能施工资质不合格了,施工资质合格的,可能设计资质不符合,这样就筛选掉了很多竞争者,只有极个别公司才符合联合招标的要求。
第三,围标陪标暗操作,评审打分拿红包。为了能中标,在已经找了地方领导打招呼,并且和当地建委等相关部门关系疏通的情况下,他自己带着三家公司去围标过,结果是顺利中标。这三家公司的负责人都是和他关系比较好,等到中标结果出来的时候,无论是自己中标了,还是其他三家公司任何一家公司中标,结果这个工程都是他自己来做。
“别人帮了忙,不能让人白帮忙,”他说,这3家公司参与招投标所有的费用,比如购买标书、差旅食宿等,全都是自己的公司承担的。除了这些,还要多少给些钱意思意思。
另外,邱良自己也做过评审会成员。早在开标之前,就已经有业主单位专门给他私下打招呼,让照顾某家企业,而且这个企业给了他红包。“我胡乱打分,本来应该给50分,我就给这家公司打满分。”邱良说。
此前,安徽合肥有7名受合肥市招投标中心聘请的专家评委曾因为收钱被判刑了。这7人都是合肥市招投标中心专家库专家评委,有的是大学退休教授,有的是企业工程师。他们在担任合肥市政府采购项目评审委员会成员期间,私下收了几万元,给一家电梯公司打高分,使该公司中标。
第四,揽到碗里都是菜,中标以后再变卦。这类操作手法有风险,存在不确定性因素,比如皖北一个县城商业地块的招投标拍卖,一个房地产公司先花了很高的价钱获得中标,其他参与的同行认为利润空间太低连基本保本都很难,但该公司疏通关系,把招标合同中约定的6层楼改为20多层,这样可销售房屋面积增加了好几万平方米,赚得盆满钵满。改规划是很难的,不是某一个领导可以拍板说了算,即使他有这个权力作出决定,一般也不敢单独决策,而是经过县委常委会讨论集体决策研究,即使将来万一出了问题,这样也不会追究个人的责任。而且,当时赶上2008年金融危机,地方政府忙着救市扶持企业,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外界也难以察觉异常。
新华网合肥2月23日电(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程士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