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财经>>中部崛起

解析“山西千村万人就业培训行动计划”亮点

2014年03月03日10:08    来源:山西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解析“山西千村万人就业培训行动计划”亮点

  传统农民变成产业工人——解析“千村万人就业培训行动计划”三大亮点

  阅读提示

  这些年,一提扩大农民就业,我们就会习惯性地想到“农民进城”,结果路子越挤越窄,办法越挤越少,还带来一些问题和隐忧。其实换个思路、打开视野,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完全可以面向农村,让农民在家门口就有岗位、有收入。我省实施千村万人就业培训行动计划就是围绕市场、企业的需求开展培训,使农民能掌握一技之长,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和增收脱贫。

  千村万人就业培训行动计划:是以带动农村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为核心,瞄准全省贫困村的劳动力,依托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工程创造就业岗位,建立完善政府主导,企业、市场等多方参与的就业培训体系,做到培训与就业紧密衔接,产业开发和农民增收相互促进。

  目标任务:每年参加培训并实现稳定就业达到5万人以上,力争达到7万人至10万人。

  免费培训 不掏腰包就能学技术

  背景:目前我省多数地区工资性收入已经占到农民纯收入的一半左右,我省贫困地区工资性收入低的直接原因是工资性收入比重低,工资性收入低的直接原因是就业水平低,而就业水平低的直接原因是劳动技能低。

  政策:为加大这项工作的支持力度,省级采取“满足需求、资金到县、指标到企、就业报账”的办法,每就业培训一名男贫困劳动力补助1000元,女贫困劳动力补助1200元;省、市、县三级扶贫部门将建立千村万人就业培训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对参加就业培训的农村贫困劳动力基本信息和培训就业情况建档立卡,登记造册,信息联网,资源共享,并进行跟踪服务和动态管理;省、市扶贫办还将对就业培训质量进行评估问效。培训资源好、培训质量优、稳定就业率高的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给以表彰奖励重点支持;完不成培训任务的企业或社会培训机构,调减就业培训指标;弄虚作假套取补助资金的,一经发现严肃处理,并列入黑名单,取消培训资格。

  观点:天镇县扶贫办主任贾彪认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步伐也在加快。然而,农民工要尽快融入城市,技能培训是必须迈过的一道门槛。实践证明:有一技之长的就业有门,技能缺乏的就业则困难。帮助农村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是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翻番的最大潜力所在。

  按需培训 满足市场个性化要求

  背景:初步统计,2013年启动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工程以来,目前在58个贫困县正实施和开工建设的209个项目,可为当地创造6.59万个就业岗位。

  政策:企业可先安排培训对象上岗就业,再进行岗位培训。需要在实践中边学边干的岗位,也可以在工作岗位上就业实习。按年度计算,企业要与学员签订6个月以上的就业合同(协议),季节性生产企业,至少要与学员签订3个月以上就业合同(协议),确保就业培训人员充分就业;社会机构开展就业培训后,要按照订单和输出计划,安排经培训的贫困村劳动力到我省市级以上大中城市或跨省区务工,实现稳定就业,用工单位要与学员签订6个月以上的用工就业合同;吸纳贫困村劳动力达到一定规模的新型经济体,要围绕加快发展“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开展农民专业技能培训,促进贫困村劳动力在本地农业领域实现就业;职业院校要按照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标准要求,积极发挥职业教育资源优势,对贫困村劳动力进行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培训。       观点:临县扶贫办主任曹来旺认为,我省实施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工程创造出数以万计不离乡土的就业岗位,为这些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增收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鼓励农民家门口创业就业,能缓解农村劳动力外流带来的家庭和社会问题,。培训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实用的原则,努力与市场、与工作岗位实现无缝对接,别人要什么,我们就培训什么,要把传统农民变成合格的产业工人。

  专业培训 让农民“一技傍身”

  背景:目前我省412万扶贫对象中,有334.9万劳动力,其中30岁-55岁妇女劳动力有103.9万,占到全省农村贫困劳动力总数的33%。这些劳动力多数处于“半年生产半年闲”的状态。

  政策:从2014年开始实施千村万人就业培训行动计划,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每年参加培训并实现稳定就业达到5万人以上,力争达到7万人至10万人。就业培训任务“下要保底,上不封顶”。通过连续几年的努力,基本消除贫困地区农村 “零就业”家庭,基本实现贫困村妇女劳动力都有半年活可干,贫困地区农民就业收入占到总收入的60%以上;以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村劳动力为就业培训对象,重点是58个贫困县的贫困村劳动力,特别是“零就业”家庭的贫困劳动力和妇女劳动力。

  观点:省扶贫办主任王立伟认为,千村万人就业培训行动计划和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工程一起,共同构成我省支持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脱贫的“姊妹篇”。一手抓产业,一手抓就业,通过就业培训,让愿意走出家门的农村贫困劳动力成长为有一技之长的产业工人,愿意留在农村的贫困劳动力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暂时离不开家门的贫困劳动力都有兼职岗位,通过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实现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的大幅度增长。本报记者 赵建军

  相关链接

  2013年底,我国农民工总量已达2.69亿人,农民工月均收入2609元,增长13.9%,农民工收入占到农民人均收入的50%;2013年,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为3724.9元,对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68.9%;其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提高到52.1%。

(责编:邢 郑、夏晓伦)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图说财经|人民电视

  • 盗墓影视剧或遭禁播盗墓影视剧或遭禁播
  • 广州车展美女车模扎堆亮相广州车展美女车模扎堆亮相
  • 揭秘车模鲜为人知的一天揭秘车模鲜为人知的一天
  •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娱自乐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娱自乐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