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地国资委改革方案的出台和两会的开幕,发展混合所有制再次成为国企改革的热点话题。如何又快又好地发展混合所有制?国务院参事任玉岭认为,来自湖南长沙的工程机械企业——中联重科的混合所有制发展模式,对新一轮的国企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任玉岭是在“样本的力量——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研讨会”上做出上述表态的。该研讨会由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主办,旨在挖掘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改革发展样本,凝聚国企改革共识,为新一轮国企改革提供实践案例。
任玉岭在会上表示,如何保持国有资本控制力、如何保持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和如何激发企业活力,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必须解决的三个问题。中联重科成功解决了这三个问题,其中的经验值得认真总结和推广。
中联重科是由建设部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转制而来,通过不断进行体制、机制创新,目前已经形成了湖南省国资委、管理团队和骨干员工、战略投资者、国际投资者及其他流通股东共同持股的混合所有制产权结构。
中联重科副总裁孙昌军表示,正是混合所有制的体制创新,让中联重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全球第六大工程机械企业。“尤其是05年股权多元化改革以来,企业的营业收入、税收、资产总额高速增长。”资料显示,2012年中联重科营业收入达到903亿,利税120亿,总资产890亿,分别较2005年增长1952%、1400%和2019%。
“中联重科的混合所有制变革,不仅在于实现了股权混合多元的体制,更重要的是由此建立起科学的法人治理、激励约束并重的运行机制,从而体现出体制、治理、机制三位一体的创新。”
孙昌军在分享发展经验时说,在体制上,中联重科借助整体上市最终形成了典型的混合股权结构,避免一股独大的同时让不同性质的资本融合为与市场紧密挂钩的利益共同体;在治理上,中联重科形成了现代企业治理制度,既让董事会真正成为资本意志表达和决策平台,也实现了国有产权代表真正履职;在运行机制上,中联重科从战略、管控、技术三方面入手,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对于任玉岭提出的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问题,作为国有产权的代表,湖南省国资委副主任张美诚给出了答案。“中联重科的实践推动了国资监管方式创新,证明了混合所有制能充分释放企业的发展活力,混合所有制既推动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又实现了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湖南省国资委持有的国有资产最高时增值了近800倍。”
事实上,除了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混合所有制下如何保持国有资本的控制力也是一个无法绕开的话题。
对此,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国有资本的控制力不在现在资本的多少,控制的多少,而是在能够控制的究竟有多大。“比如100%国有的,1000亿就控制了1000亿,比如90%控股的,就控制1100亿,控股40%就能够做的话,可以控制的是2500亿。”
资料显示,湖南省国资委持有中联重科16.26%的股权。这样的股权架构既避免了国有股东因为股权比率过高,形成对企业经营管理的行政干预;也保证了国有资本第一股东地位,有效抑制了管理层持股比率过大,形成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内部人控制,增强了国有资本的控制力。
任玉岭对此表示,中联重科保持国有资本是第一大股东的做法值得学习。“均衡的股权架构中,国有资本是第一大股东,结果就会像中联重科这样,企业的活力会大大增强,国有资本会得到更好的保值增值,国有资本的比重、控制力和主体地位也会越来越强。”
任玉岭最后指出,中联重科的成功经验,使得过去国企改革中的许多难题迎刃而解。学习中联重科,认真总结中联重科经验,进一步在国有企业发展中推广,对搞好混合经济,促进国有经济能够永远保持活力和地位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