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来形容江淮汽车似乎颇为恰当。
日前,江淮汽车(600418.SH)发布了今年1~2月份的整体销量为87361辆,同比增长0.37%。而据其此前发布的年报称,201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6.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9.17亿元,同比增长85.39%。这是继2013年3月15日被央视曝光其汽车钢板生锈等质量问题之后,江淮汽车发布的首份年报。
显然,经过一年的自我变革,江淮汽车并没有止步于“生锈门”风波。不过,其后续能否快速扭转商用车、乘用车发展失衡的局面还有待考验。
召回之劫
2013年3月15日晚上8点,央视“3·15”晚会对江淮汽车大部分钢板生锈等质量问题作出了报道。这一被业界称为“生锈门”的风波,将江淮汽车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
随后的2013年3月16日,江淮汽车召开中央驻皖媒体及地方媒体发布会,对同悦轿车车身锈蚀问题进行通报。据江淮汽车彼时公布的信息显示,截止到2011年12月31日,江淮汽车共计生产同悦轿车119271辆,部分存在锈蚀风险,其中已发现并主动免费维修处理6579辆。而在当天下午2点,江淮汽车就已销售的同悦轿车车身锈蚀问题向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召回中心)申报召回。
尽管江淮汽车对质量问题被曝光的“反应”较为迅速,但“生锈门”风波依旧使原本走高的江淮轿车销量大幅下挫。据江淮汽车其后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4月至8月份,江淮汽车乘用车销量由17131辆,持续下降至12713辆。
“可以说,2013年‘3·15’风波给江淮上了一课。”江淮汽车一位高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陈,“生锈门”曝光的不仅是江淮汽车的质量难度问题,更说明过去江淮汽车的制造、营销体系及管理机制的问题。
自我谋变
经过反思的江淮汽车意识到,在公司内部实行变革势所难免。“江淮汽车尽管已经走过40多个年头,但在公司组织架构,尤其是公关、市场、传播等环节的管理理念上隐藏着极大的风险。”江汽股份副总经理严刚表示。
其后,江淮汽车在公司内部各个环节展开“找问题”的行动。而这一行动,使得江淮汽车除车型钢板生锈等问题之外的更多问题暴露出来。“例如,此前消费者反映的瑞鹰车型ABS传感器问题,由于研发系统缺乏市场反馈机制而不能及时解决。”江淮汽车上述高层表示,在营销终端也有关于合格证无法交还客户、惠民补贴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背后是我们不敬客经营的结果,是江淮汽车长期以来不重视客户的结果。”江淮汽车董事长兼总裁安进曾在2013年“3·15”后公开反思并强调,江淮汽车希望通过内部变革,解决江淮乘用车在渠道、人员、品牌等各个层面的问题。
在此情况下,江淮汽车针对乘用车营销公司人员进行了缩编,将此前部长级以上的100多名管理人员缩编至40%以下,精简下来的人员被派至全国各个区域担任具体职务。由此,江淮乘用车营销公司管理架构逐步实现扁平化。
此外,江淮汽车还将与乘用车相关的“多功能商务车营销公司、多功能营销公司、轿车营销公司和配件营销公司”等4个营销公司合并为一个乘用车营销公司以更贴近消费市场。
触底反弹
通过一系列的内部变革,使得江淮汽车在“生锈门”风波之后依旧取得了较为不错的业绩。不过,这只是江淮汽车解决发展问题的一个起点。
“单从2013年的业绩来看,其同比6.59%的增幅,依旧低于国内汽车行业平均增幅。同时,综观江淮汽车2013年业绩,其销量增长主要促成因素是SUV产品及商用车的销量提升较快,其自2008年开始转型的乘用车业务起色依旧不大。”信达证券一位汽车行业分析师认为。
因此,江淮的变革仍在继续。2013年12月,江淮汽车发布公告称,其引入外部投资者、优化内部股权结构的相关工作已完成。江汽集团最新的注册资本19.3亿元,新的股权结构为:安徽省国资委占70.37%,建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占25%,合肥实勤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占4.63%。
除此之外,在2013年经历了产品召回、乘用车业务投资加大等调整之后,江淮汽车正着力于乘用车业务继续调整、商用车加大投资以及增加权益性融资等事务的推进。
“目前,江淮汽车处在由商用车为主转型商乘并举的关键时期。”汽车行业知名评论员张志勇表示。他认为,在乘用车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背景下,江淮汽车如何实现其“商乘并举”战略,将是决定江淮汽车能否重整发展态势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