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财经>>新闻

乌克兰危机的来龙去脉

何卫

2014年04月29日16:38    来源:人民网-财经频道综合    手机看新闻

乌俄两国这一“非常遥远的邻居”,既相互合作,又彼此防范,有时能同舟共济,但更多的时候却是同床异梦

2013年11月21日,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决定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议及“深入而全面的自由贸易协定”的准备工作。此后,支持加入欧盟的乌克兰人开始在首都基辅独立广场等地举行大规模抗议活动。岂料这一抗议最后演变为举世瞩目的危机,并对乌克兰经济和大国关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左右为难的外部因素

从表面上看,乌克兰危机的“导火线”是乌克兰推迟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议,但其深层次原因则是俄罗斯与欧美对乌克兰的争夺。

欧美青睐乌克兰的原因不难理解。乌克兰拥有独特的地理优势,是欧亚大陆重要的地缘政治支轴国家。乌克兰自然资源比较丰富。据上世纪70年代统计,乌克兰土地面积不足苏联总面积的3%,但其拥有的自然资源潜力却占全苏的13%。乌克兰拥有的黑土地约占世界总量的30%、锰矿石储量占世界20%、铁矿石超过世界铁矿石总储量的5%,乌克兰还是独联体国家中仅次于俄罗斯的第二大采煤国。正如前总统库奇马曾指出的那样,乌克兰拥有的资源足以使它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国家。乌克兰产业结构多样化程度较高,既有规模较大和门类齐全的工业,又有集约化水平较高的农业。此外,俄罗斯出口欧洲的天然气的一半是用途经乌克兰的管道输送的。在军事领域,乌克兰的重要性也是欧盟和美国不能忽视的。如果乌克兰在加入欧盟后进而加入北约,北约的枪炮实际上就放在了俄罗斯的家门口。

俄罗斯对西方国家力图将乌克兰拉入其怀抱的动机是十分反感的。乌克兰与俄罗斯同属东斯拉夫民族,基辅罗斯是其共同的文化“摇篮”。在俄罗斯,许多人在内心深处仍难以割舍对乌克兰的眷恋和关注,甚至至今依然不愿意承认失去乌克兰这一客观现实。

受历史恩怨和现实利益的影响,乌克兰对俄罗斯始终抱有戒心和疑虑。独立后,随着民族文化和民族意识的复苏,许多乌克兰人在心理上与俄罗斯渐行渐远。但是,无论在经济和政治领域,还是在民族关系和军事安全等方面,乌克兰都离不开俄罗斯这个强大的邻国。乌俄之间这一特殊关系使两国成为“非常遥远的邻居”,既相互合作,又彼此防范,有时能同舟共济,但更多的时候却是同床异梦。

2014年3月21日,乌克兰与欧盟在布鲁塞尔签署了联系国协定政治部分。乌克兰将联系国协定视为未来准备加入欧盟的重要一步,但欧盟不可能很快接纳乌克兰。亚采纽克表示,乌克兰不准备根据“非此即彼”原则发展与欧盟和俄罗斯的关系。尽管乌俄关系跌入低谷,但乌克兰将尽一切努力发展与俄罗斯的睦邻伙伴关系。

克里米亚的归属问题导致乌克兰国内希望加入北约的呼声再起。2014年4月1日,美国国务卿克里指出,北约已经做好接纳任何一个欧洲国家加入该组织的准备。但亚采纽克在4月3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乌克兰目前不考虑加入北约。代总统图尔奇诺夫同样表达了上述立场。他指出,乌克兰奉行不结盟政策,希望本着实现军队现代化的目的与北约进行合作,但并非加入北约。4月19日,俄罗斯总统发言人佩斯科夫指出,俄罗斯不希望乌克兰加入北约。如果乌克兰加入北约,俄罗斯将被迫采取措施。他认为,乌克兰加入北约会改变欧洲安全架构,从而对俄罗斯构成严重威胁。

显然,在俄罗斯与西方的博弈中,乌克兰的地缘政治优势不是“财富”,而是沉重的“包袱”。

不容忽视的内部因素

虽然外部因素对乌克兰危机的成因和“发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归根到底,这一危机的根源是在乌克兰内部,其中与沉重的历史遗产息息相关的东西部地区隔阂始终是乌克兰政治和经济发展面临的障碍。

历史上,乌克兰没有作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国家存在过。独特的地理位置使乌克兰成了周边列强争夺、瓜分的对象。乌克兰现有的国家版图是二战后重新划定的。1991年8月24日,乌克兰脱离苏联宣布独立,这是乌克兰有史以来第一次摆脱从属地位而成为独立国家。

以第聂伯河为界而分的东西乌克兰由于受不同历史和文化的影响而逐渐形成了各不相同的地域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差异。长期以来,尤其是“橙色革命”以来,这样一种地区隔阂不仅没有弥合,反而呈现出日趋扩大之势。东西部分歧致使乌克兰政坛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大政治势力集团,代表不同阵营的政治精英们在选择国家发展战略的方向上经常难以达成共识。

这种不和谐状态对乌克兰的政局稳定产生了巨大掣肘,并对其对外政策的选择产生了深刻影响。例如,不同地区的居民对乌克兰加入欧盟和关税同盟的态度不甚相同。东部地区居民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人文精神等方面深受俄罗斯影响,重视与俄罗斯的传统亲密关系,希望加入俄罗斯主导的三国关税同盟。这里的居民大多信奉东正教,并以俄语为母语。该地区居民的“亲俄”倾向是俄罗斯制约乌克兰全面“西化”的一张王牌。在西部居民中,乌克兰族人居多。他们大多信奉天主教,通用乌克兰语,具有强烈的乌克兰民族意识和“去俄罗斯化”倾向。这里以农业为主,人们会季节性地去邻国打工,因而耳濡目染受西欧的影响很深,他们更愿意选择欧洲文明并希望加快入盟的速度。在乌克兰危机中,独立广场上成千上万的乌克兰人之所以心甘情愿地忍受严寒,就是因为他们不希望乌克兰被“拉入”俄罗斯的势力范围。

除了难以弥合的东西部隔阂以外,经济长期萎靡不振也是乌克兰危机的根本原因之一。在经济转轨过程中,乌克兰发生了严重的持续性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的深度和广度曾一度在独联体国家中名列前茅。在1992-1999年期间,乌克兰的国内生产总值均为负增长。2000年,乌克兰经济开始复苏,但增长势头不稳定。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使乌克兰经济受害匪浅。2009年,乌克兰经济增长率为-14.8%,2010年和2011年回升到4.2%和5.2%,但2012年又下降到0.2%。

乌克兰是原苏联地区国家中经济业绩最差的国家之一。直到2005年,乌克兰的国内生产总值才超过1990年。独立前,乌克兰居民的生活水平高于全苏平均水平。目前,乌克兰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已落后于大多数独联体国家。例如在1990年,乌克兰的人均GDP为1570美元,略低于白俄罗斯的1705美元;至2012年,乌克兰仅增加到3867美元,而白俄罗斯已上升到6685美元。长期以来,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始终得不到改善,而政府官员及其亲属在私有化过程中却大发横财,许多人将自己的贫困状况归咎于政府的无能和当权者的腐败。因此,当政局出现动荡时,许多人出于对腐败问题的愤恨,在政治家的鼓动下走上街头,以参加抗议活动的方式来表达心中的不满。此外,无论是克里米亚公投中民众的选项,还是士兵的临阵倒戈都与经济因素不无关系,因为乌俄两国的人均收入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乌克兰危机的多重影响

2014年2月22日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被罢免后,乌克兰危机的“中央舞台”从独立广场转移到了克里米亚;危机的主角也从抗议者与亚努科维奇之间的对峙转移到俄罗斯总统普京与西方国家的对峙。虽然西方国家扬言要对俄罗斯进行制裁,但俄罗斯不会放弃业已到手的“黑海珍珠”克里米亚。

克里米亚全民公投后,乌克兰东部一些地区也表示要脱离乌克兰。乌克兰当局对此自然不会听之任之;而在目前的微妙时刻,俄罗斯接手的可能性也不大。否则,俄罗斯面临的国际压力会更大。

2014年4月17日,美国、俄罗斯、乌克兰和欧盟就有关乌克兰问题在日内瓦举行四方会谈。会议就解决乌克兰危机通过了一项联合声明,从而为缓解紧张局势带来了一线希望。人们期盼四方会谈的声明能够早日转化成行动,但东部地区的紧张局势至今仍然没有得到有效化解。

乌克兰危机的最大受害者无疑是乌克兰人民。久拖不决的危机不仅严重破坏了乌克兰的经济秩序,而且还损害了这个国家的投资环境。同样不容忽视的是,俄罗斯对乌克兰的经济制裁(如提高天然气的出口价格和限制乌克兰的出口)也会严重打击乌克兰经济。由于乌克兰在2014年和2015年必须偿还130亿美元和160亿美元,国际社会极为担忧其债务违约。一旦违约,国际金融市场可能会出现动荡。

为了帮助乌克兰摆脱财政困境,美国已决定向乌克兰提供10亿美元的援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可能在今后两年对乌克兰提供140-18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欧盟委员会也计划在两年内援助乌克兰110亿欧元。乌克兰政府期待上述计划能获通过,欧美和IMF对乌克兰的贷款计划有助于提振投资者对乌克兰的信任度。

西方国家已将俄罗斯开除出八国集团,并已在外交和经济等领域采取一些制裁措施。尽管俄罗斯有能力抵御这些制裁,但俄罗斯面临的来自国际社会的巨大压力是可想而知的。3月27日,第68届联合国大会就乌克兰问题决议草案进行投票表决,100个国家投赞成票,11个国家反对, 58个国家弃权。该决议指出,联合国大会申明其对乌克兰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承诺,敦促各方通过直接政治对话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

欧盟是俄罗斯的重要贸易伙伴,因为俄罗斯对外贸易的约50%是与欧盟进行的。因此,如果欧盟制裁俄罗斯,俄罗斯经济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乌克兰是世界上玉米和小麦的主要出口国之一。可以预料,今后世界市场上谷物的价格可能会上涨,这将对许多国家产生不良影响。

乌克兰危机对大国关系的未来走向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欧美与俄罗斯的关系在近期内将无法修复。这对推动全球治理和维系世界和平是不利的。

危机对中国在乌克兰的经济存在造成的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目前的危机无疑使尚未完全走出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阴影的经济雪上加霜,使乌克兰的偿债能力每况愈下。中国提供的信贷因此将面临违约的风险,中国企业的生产、销售、物流、融资以及利润汇出等行为也将受到不良影响。此外,危机加剧了乌克兰的社会动荡,社会治安会进一步恶化,地方分裂倾向日趋严重。这一切都是不利于中国企业的。

但乌克兰危机也为发展中乌经贸关系提供了机遇。处于困境中的乌克兰急需外部资金来渡过难关,但如果政局长期得不到稳定,国内外投资者对乌克兰市场的信心会持续低迷。这为中国企业投资乌克兰创造了条件,中国企业在投资乌克兰时面临的竞争或许会有所减少。诚然,中国企业在开拓乌克兰市场时不宜低估其国家风险。乌克兰面临的国家风险主要包括政局不稳、经济政策多变、腐败严重、法制不健全和外交独立性弱,等等。中国在乌克兰扩大投资时,必须关注上述不良因素的负面影响,最大限度地规避其国家风险。(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来源:《中国经济报告》第5期)

(责编:杨迪、夏晓伦)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图说财经|人民电视

  • 盗墓影视剧或遭禁播盗墓影视剧或遭禁播
  • 广州车展美女车模扎堆亮相广州车展美女车模扎堆亮相
  • 揭秘车模鲜为人知的一天揭秘车模鲜为人知的一天
  •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娱自乐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娱自乐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