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2月18日电(孙阳)新一轮国企改革的大幕已然拉开,“混合所有制”、“分类监管”、“并购交易”等话题广受关注。继上海率先推出《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之后,截至目前,已有山东、江苏、湖南、四川、山西、北京、青海等十余个省市出台了国资国企改革方案。而据权威人士透露,有关顶层设计的整套改革方案要到明年一季度才能出台。
在已出台的部分省市国企改革文件中,“混合所有制”无疑成为本轮改革的关键词。国资委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季晓南在日前表示,混合所有制经济是这一轮深化国企改革的突破口和重点,从长远看混合所有制经济要解决政企政资分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实现体制机制根本转变,来增强其活力和竞争力。
针对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进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德勤中国税务合伙人朱桉认为,混合所有制不管引入民资还是外资,最根本的目的是盘活国有资产,从企业管控的角度来说,必须明确董事会和日常经营管理团队的职权划分,如果还是“一切董事长说了算”,那么国企“混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将很难有效推进。
国企混改要适当取舍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发展混合所有制是当前深化国企改革的基本方向。
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会议也提出推进国企改革要奔着问题去,以增强企业活力、提高效率为中心,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国企改革涉及多个层面,改革的顺序、内部的逻辑需要合理统筹和科学规划。对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李毅中近日表示,垄断行业改革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难点和突破口,推进垄断行业改革,应进一步放开竞争性业务,多种社会资本都可以进入,向非公资本推出重大投资项目。
朱桉则认为,国企混改从长远来看,根本上还是要调动国有企业经营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现在一些央企或者地方国企往往追求业务上的全面和量上的累积,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后,要在专业上做一些适当的取舍,优化主营业务,剥离一些非主营、难盈利的业务,降低管理成本。
混改的“鲶鱼效应”能否实现多赢
“鲶鱼效应”是管理学中术语,意指在企业中通过引进外来优秀人才、先进技术、管理理念,增加内部人才竞争程度、内部管理科学程度,从而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人民日报在今年9月刊发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有望激活市场》一文中提出,国企改革和混合所有制试点稳步推进,呈现改革的“鲶鱼效应”。
季晓南认为,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本质就是产权制度改革、结构调整,其中至少要包含三条:其一,对国企改革来讲,集团层面是混合制,也可以是股份制。其二,股权结构不能太高,国企持股比例不能太高。其三,既然引进非公资本,那么允许产权代表进入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公司治理,董事会、经营层。
朱桉则提出,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和混改“鲶鱼效应”的充分发挥,首先需要给予非公资本“发声筒”,充分发挥不同资本力量的比较优势,从而实现共赢;其次国资、民资及其他资本形式要在企业管理和未来发展层面形成共识,在根本立场上保持一致。他同时认为,目前部分国企存在董事会和日常经营管理团队混淆不清的问题,董事长管的过宽往往会导致权责不清,要保证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成效,应当改变这种“万事董事长说了算”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