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0元個稅起征點是否需調整?專家稱為時尚早
事實上,我國從1980年頒布個人所得稅法至今,個稅起征點共經歷了3次調整,從最初的800元到現在的3500元,調整的頻率呈增快趨勢。但是,在我國經濟快速增長、居民收入大幅增長的背景下,個稅起征點的調整仍然難以滿足居民提高收入的迫切需求。
原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今年6月在接受網絡媒體訪談時表示,目前3500元的個人所得稅起征點仍然比較低。他建議應該提至5000元。姚景源認為,以家庭為單位征稅是可行的。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某網站調查發起名為“你如何看待個稅起征點定為3500元”的網絡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網友認為3500元的起征點過低。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稅務總局前副局長許善達就曾建議,個稅不必要規定具體的起征點,它應隨著CPI的變化動態調整,並且與CPI挂鉤,提高標准是CPI漲幅的2倍左右較為合適。
對此,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王朝才在接受中國網財經頻道記者專訪時表示,隨著時代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費用扣除將逐步擴大,不過現在提出調高個稅改革為時過早。“將個稅定義為大眾稅還是富人稅很重要,我主張按大眾稅比較好。現在的3500元的起征點比較好,對於中部地區20幾個省來說,這個點已經不低了。”
在他看來,如果從北上廣三地來看,個稅起征點上調還有合理性﹔但是要是把1萬元的起征點放到甘肅、貴州、四川來看,目前3500元的起征點已經足夠高了。
他建議,應該按社會平均撫養人口和平均的生活費用來考慮,分地區征收會造成“孔雀東南飛”,“如果東部地區還搞個稅優惠,富人自然會得到了優惠,那別的地區的富人也會跑到東部來。”
起征點提至萬元爭議不斷 專家稱應封死富人漏稅渠道
不過,就像上次個稅起征點上調至3500元存在爭議一樣,此次上調至萬元級別的呼聲,在業內分析中存在兩種聲音。
《經濟參考報》的一篇評論認為,將個稅起征點提高至1萬元非常必要,也完全可行。該分析主要認為,財政收入完全可承受提高后減少的稅收,同時惠及的都是依靠工資吃飯的工薪階層,是真正惠及中低收入百姓的民生民心舉措。
此外,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至1萬元,對當前經濟十分有利。由於我國經濟已經連續7個季度下滑,應對下滑的根本措施應是提振國內消費。而提振國內消費主要措施除了增加居民收入和健全社會保障外,就是要減輕百姓稅收負擔。
此外,文章認為,剛剛公布的城鎮居民前三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18427元,月均為2047元,按照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為月工資的13倍至26倍中位數的20倍計算,起征點應該為40000元左右。因此,個稅起征點提高至1萬元並不算高,完全可行。
不過,也有專家分析認為,再度提高個稅起征點,無益於廣大工薪層的減稅,只是令少數高收入者獲益。據《人民日報》報道,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認為,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總收入為23979元,月均收入也就是2000元左右。這樣一個收入水平,連3500元的個稅起征點都達不到,再往上提的話隻能是讓高收入者受益,與中低收入者無關。
賈康分析說,從整體稅負水平看,工薪階層的納稅面由28%下降到7.7%,九成以上的稅負低於5%,再減負的空間並不大。提高“起征點”,表面上看是月收入萬元以下的工薪者得了實惠,實際上是月收入幾萬元的高管和“打工皇帝”們實惠更多。
賈康認為,個稅改革的關鍵不在“起征點”,也不能光盯著工薪階層的工資收入。未來個稅改革的方向,應當是建立健全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稅制,在調節收入分配上發揮更大作用,使稅負更加公平。更合理的制度設計,是合並計算家庭所有收入,再考慮人均收入水平的差異,區別對待。
此外,《每日經濟新聞》援引專家觀點稱,進一步上調個稅起征點,只是令少數高收入者獲益,低收入者受益不大。換句話說,現行的個稅制度並沒有體現出明顯的個稅調節收入差距的杠杆作用,也沒體現出“比例平等”或者“按比例貢獻”的原則,而在事實上造成低收入者稅負高、而高收入者稅負低的局面。
對此,王朝才認為,提高個稅起征點對於收入差距的調節功能有限,起征點調得越高,富人反而交的越少,對富人按現有個稅方案征稅,很容易就達到45%的最高稅率,如果把起征點再提高,富人交的個稅則更少。
“起征點的提高,真正減稅的是富人,其減稅的幅度最大,雖然普通老百姓也有減稅,但幅度沒有富人大”,“現在關鍵是把富人的問題治理下來,核心問題是富人漏稅太厲害,要通過信息的採集,把漏稅的各個渠道封死,富人漏稅這個問題比調節起征點更重要”,王朝才表示。(中國網財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