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交易所昨完成收購LME--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股票頻道

香港交易所昨完成收購LME

葛佳

2012年12月07日08:29    來源:東方早報    手機看新聞

  周鬆崗、羅力、李小加加入LME董事會

  計劃2014年設立結算交易所

  擁有135年歷史的倫敦金屬交易所(LME)昨日正式歸入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下簡稱“港交所”)麾下。

  港交所與LME Holdings Limited(“LMEH”即LME的母公司)昨日發布聯合新聞稿稱,港交所對LME的13.88億英鎊收購計劃,已正式完成。

  據港交所昨日新聞稿,LME未來發展大計包括:在2014年設立LME Clear,成為自行結算的交易所。取得這個價值鏈的掌控權后,LME Clear將有助LME推出新的產品和服務,同時提高其響應會員需要的能力並擴大收入來源。

  港交所昨日宣布,港交所主席周鬆崗、行政總裁李小加、市場發展部主管羅力等人將新加入LME董事會。周鬆崗、李小加和羅力三人還會加入LMEH董事會。

  締造世界最優秀交易所

  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上周批准了上述收購交易。12月5日,英格蘭及威爾士高等法院批准了港交所LME的協議計劃,並確認LME控股公司LMEH的削減股本內容。法院命令於12月6日送交英格蘭及韋爾斯公司注冊處處長后生效,這也預示著歷時約一年的收購終於大功告成。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很高興看到LME6日正式成為香港交易所集團的一分子。

  LME行政總裁馬丁則表示,憑借香港交易所在亞洲的地位、基礎設施及資源,LME無疑將繼續是世界最頂尖的基礎金屬交易所。

  港交所主席周鬆崗昨日表示,“今天的香港已擁有全球其中一個最大的股票市場,但回想當初於1866年股票交易活動最先出現在這個城市時,股票市場不過是鐘樓下小片彈丸之地。11年后,倫敦一群金屬買手和賣家在咖啡店地上用粉筆劃圈為界就開始做起買賣來。那時,相信沒有幾個人會想到地上的圓圈會成為LME今天赫赫有名的交易圈,當然亦不會想到LME最終會發展成為全球最具規模和影響力的交易所之一。”

  LME成立於1877年,擁有全球工業金屬期貨80%的交易量。2011年,LME總成交量達到創紀錄的1.47億張合約,總交易金額達15.4萬億美元。2012年前11個月,LME的成交量已達到1.47億張合約。

  而港交所是全球市值第二大的交易所集團,旗下証券市場按市值計全球排名第六。截至2012年11月底,在港交所上市的公司共1540家(包括714家內地企業),股份總值2.7萬億美元。

  配股募集今日完成

  港交所收購LME作價為每股107.6英鎊,按LME已發行股本1290萬股計算,收購總作價為13.88億英鎊(約166.7億港元)。以港交所的收購價計算,LME的市盈率高達181倍,這是交易所並購當中市盈率最高的並購案。

  為完成收購,港交所此前宣布,將以每股118港元向獨立專業及機構投資者配售6570萬股新股,相當於經配售擴大后已發行股本的約5.71%,約募集資金77億港元。

  昨日港交所宣布,其配售已獲得香港証監會批准,將於今日完成。

  此外,港交所還通過銀行融資和發行可轉債融資落實其余收購資金。港交所早前已發行38.5億港元可轉債,其余約50億港元資金可使用銀團貸款。國家開發銀行、德意志銀行、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及瑞士聯合銀行早已為此次收購提供至少11億英鎊的貸款額度。

  根據條款,支付LMEH收購價的支票將於12月20日前發送給LMEH普通股股東。也就是說,在聖誕節來臨之前,LME股東將收獲巨額喜錢。摩根大通和高盛分別以10.9%和9.5%的持股量位列LME第一和第二大股東。

  其實,LME最初的出售動因,緣起其意欲建立獨立的清算所。

  由於諸多會員的利益通過交易實現,而交易費用又是LME的利潤來源,因此LME的交易收費一直很低,從而保証了會員的利益,但這也限制了LME的利潤積累和發展。2011年4月,由於LME所使用的清算系統跟不上業務的發展需要,LME提出建立獨立的清算所,這引起了美國洲際交易所(ICE)的注意。

  在了解LME欲建立清算系統后,ICE就跟LME管理層接觸,希望能收購LME,以ICE現有的強大清算系統做支持,LME無需自建清算所,可以和ICE設在倫敦的清算所直接對接。當時,ICE的出價約在9億英鎊至10億英鎊左右。

  ICE的收購意圖,引起了LME的重視,這家有著135年歷史的英國老牌交易所,一直為其進一步發展受限所困擾。

  LME隨后在今年年初正式啟動了其尋求買主之旅,其在金屬市場的影響力以及定價權無法替代,因此引來15家交易所爭相競購,包括紐約商品交易所(NYSE)、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集團(CME)、ICE等諸多強手悉數在列。

  不過,在經過激烈角逐后,港交所力壓群雄而勝出。

  拓展內地市場

  此外,在維持及提升LME現有業務模式基礎上,LME還計劃擴大在中國內地及亞洲其他地區的業務據點,及因應會員及市場參與者的需要逐步發展LME業務。

  其實,港交所此次能順利將LME收入囊中,市場人士歸功於其打出的“中國牌”。中國近幾年來一直保持著全球最大的金屬消費國的頭銜,中國需求約佔全球金屬消費的42%,但估計和中國有關的交易僅佔LME的20%∼25%。

  不僅是在中國市場,LME在整個亞洲的存在感也都不強,而且面臨新的競爭者挑戰。因此,收購之后,港交所會推出哪些具有中國元素的舉措來發展LME,對國內期貨交易所和企業利用境外期貨市場會產生怎樣的影響,成為了市場關注的焦點。

  今年3月,有報道稱,港交所擬推出人民幣計價的金屬、農產品等衍生產品。而LME也有意將其合約人民幣化,今年4月,LME曾就引進人民幣進行結算和清算向會員征求意見。考慮到雙方的共同訴求,市場人士分析指出,被港交所收購的LME很可能會在香港推出人民幣計價的LME迷你型金屬期貨合約。

  在香港推出人民幣計價的金屬期貨交易,會否對內地期貨市場和交易所產生一定影響呢?有市場人士表示,鑒於上市品種的重疊性,上海期貨交易所面臨直接競爭將不可避免,但反過來說,這種競爭也必將促進中國大陸三家商品期貨交易所的創新與改革。

  據消息人士透露,中國大陸的期貨交易所已經在測算外匯管制和倉儲系統開放后對自己的沖擊力有多大。

  此外,市場人士預計,受增值稅和關稅的影響,中國大陸和中國香港的金屬期貨價格盡管會有所不同,但還是能給國內企業從事境內外套保提供很大便利。一方面,兩地均以人民幣計價,企業境外套保可以消除匯率風險,而沒有必要再通過人民幣NDF市場進行避險﹔另一方面,一些具有境外套保需求、但尚未取得境外期貨套保資格的企業也可以通過港交所的平台進行金屬期貨交易。“很多內地企業在香港都設有分公司,屆時參與境外期貨交易阻礙會小很多。”

(責任編輯:呂騫、楊波)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