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見習記者 張穎曉
以往“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滬港通”,今日終於揭開面紗。關於“滬港通”對內地資本市場的影響,多家基金公司發表自己的見解。
博時基金內部人士對《証券日報》基金新聞部記者表示,“滬港通”宣布之后,博時基金即對境內外投資者參與意向進行跟蹤調研,很多境內機構投資者已通過QDII基金做了提前布局,參與意向較高。而境外的機構投資者雖然對“滬港通”比較感興趣,但在參與意向上,多數仍選擇先觀望,待機制理順和短期影響消除后,可能才會開始做長期布局。
據《証券日報》基金新聞部記者了解,由於普通投資者投資“滬港通”需要50萬的門檻限制,各基金公司積極開發“滬港通”基金,以便普通投資者參與“滬港通”並從中受益。
金融股或最受外資偏愛
博時基金內部人士對《証券日報》基金新聞部記者表示,“‘滬港通’的實質是擴大股票市場和投資者的邊界,直接利好的板塊其實很難判斷。”雖然很難判斷,但從國際資本市場的開放經驗看,一國或地區股票市場的核心資產或戰略資產,比如金融、先進制造和消費等支柱產業,將受到國際機構投資者的關注或認可,或將會被投資戰略性建倉。博時基金認為,“滬港通”有望提振增長、分紅穩定的內地A股估值,受益板塊主要是消費(醫藥、家電、汽車)、金融(券商、保險、銀行)等。
大成基金則從行業配置的角度表示應關注“滬港通”可能帶來的資本市場的投資風格與估值體系的切換。香港市場及國際投資者對於大消費行業青睞有加,食品飲料、農業、休閑旅游服務等消費行業是較好的投資板塊。而滬有港無的產品中,除了茅台等白酒類公司外,有色中的稀有金屬、稀土及小金屬等也是A股有而港股無的稀缺品種,在國家發展新材料、高科技新興技術的大背景下,具備比較高的投資價值。
南方基金則表示,“滬港通”開通對於藍籌股估值水平提升有明顯的幫助,而對創業板估值壓制作用較大,下一階段應重點關注藍籌股估值提升的機會,可以適當減少創業板個股的配置比例。操作上,應逐漸轉向業績穩定、估值合理的防御板塊,比如醫藥、銀行、汽車等。
“滬港通”奠定牛市基調
信誠基金信誠中証800金融基金經理吳雅楠表示,“滬港通”奠定牛市基調,A股有望再創新高,后市仍將震蕩上行,投資者可利用杠杆指基進行波段操作或杠杆投資,把握難得的歷史投資機會。短期來看,券商股、銀行股等低估值藍籌將迎來利好﹔從中長期看,“滬港通”更深遠、更長期的意義在於將為A股打開一條通道,將全球機構投資者引入A股市場。
新華基金姚秋則表示,自11月10日“滬港通”開通時間公布后,以銀行為代表的A股大盤藍籌應聲大漲,短期內市場有望進一步得到提升。而“滬港通”對藍籌股的影響在幾個月前就已經開始,對市場整體來說,“滬港通”啟動來帶短期喧囂之后可能出現利好兌現后的調整,同時中長期也存在海外資金進出帶來的市場波動加大的可能,所以后期投資風險也是重點考慮因素。
南方基金從國內物價行情、境內外經濟表現以及資金方面分析“滬港通”的影響,“滬港通”開通是在中國經濟企穩的背景下,低估值A股將吸引外資大規模流入,帶來市場的熱情提振。預計年底前,在經濟平穩、資金寬鬆的背景下,市場整體下行風險不大,結構性行情機會將一直存在。隨著“滬港通”的正式開通,增量資金保持快速進場的節奏,市場強勢是可以持續的,而且風格優勢將更加偏向大盤藍籌。同時,“滬港通”是互通互投,不僅僅是單邊流向A股,因此對A股資金量增加有限,主要是改變了藍籌股的估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