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没落—国有老品牌的复兴之困【5】--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股票频道

英雄没落—国有老品牌的复兴之困【5】

肖莎

2012年12月05日09:16    来源:法治周末    手机看新闻

  法制护航

  所谓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受访专家大多表示,老品牌的大量消失和没落,跟整个国家对品牌保护的环境和法律不够完善有关。其中,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立法完善和从严执法,是几位专家共同提到的希望。

  而周元祝则在研究中关注到了另外一个独特的内容,即国有资产管理相关法律的规定对老品牌发展、保护和复兴的“阻碍”:“大多数已经破产或没落的老品牌都是有国有背景的。现在要想重振老品牌,为了引入社会资金,在转让老品牌的股权时,最大的关键是如何评估品牌无形资产的价值。很多人会以老品牌鼎盛时期的价值来认定当下该品牌的价值,从而在转让中就会有‘贱卖’的质疑声。而在我国,一旦贱卖国有资产,就牵涉到国有资产流失,这种责任是很多人都不愿意承担的。于是很多老品牌持有者宁愿让品牌死掉,也不愿复兴老品牌。”

  周元祝举例说,上海纺织集团鼎盛时期有100多个品牌,现在的品牌数量只有10个左右。

  英雄金笔厂此次挂牌转让股权时,“贱卖”声就不绝于耳。周元祝认为这种思想是不可取的,因为根据英雄集团的公告,经评估英雄金笔厂的净资产只有208.38万元,250万元的挂牌价已是溢价出售。

  “尤其是对于那些已经死掉的品牌来说,放弃以往的身价不遗余力地盘活它,不仅能够增加就业,而且能够增加税收,比放在那儿强多了。”周元祝反复强调。 谈及如何改进现状,周元祝建议首先在制度上放松对品牌无形资产的监管。尤其是在遇到不涉及国计民生、国家安全的老品牌的重振时,建议有关部门精心挑选品牌,相应调整价值评估的标准。根据其重置价格的差异,有的可以直接赠与,更多的可以象征性收费,美誉度依然高的也可以竞价拍卖。

  法治周末记者了解到,商务部早在2006年就启动了“振兴老字号工程”,计划通过将符合条件的企业认定为中华老字号,对其进行扶持。《中华老字号认定规范》规定的评选标准很多,包括品牌创立于1956年以前、传承独特的产品、技艺或服务等7项标准。上万家老品牌中,只有近2000家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

  “从保护和发展老品牌的角度来讲,老字号的评定标准应该适当放松。我觉得有50年以上历史的都可申请。”周元祝认为。

  在上海、北京等地,地方政府也已经开始针对老字号企业进行财政补助、贴息贷款等方面的扶持,以拯救老字号。对此,黄琦认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层面对老品牌、老字号的关注是好事儿,但政府的支持一定要跟市场结合,从战略的角度思考,对仍有市场发展潜力的品牌进行系统性政策扶持。

  “能否重视并长期重视老品牌的重振,也在考验着地方政府的魄力。复兴老品牌并不能实现短期的经济效益,但长期下来对当地的经济实力和文化魅力一定会有助益。”丁家永认为,“建议各地政府也用长远的眼光看待老品牌的扶持工作。”

(责任编辑:吕骞、杨波)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