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盘有术 养客有道
除了拼资金,大宗交易更重要的还是拼抛盘技术——抛盘讲究节奏。一方面,这是利润驱使。目前大宗交易的折扣一般在95折以上,目前由于竞争激烈,97折较为普遍。
“即使是第二天能够平价抛售的话,算上交易费用,也只能赚到1到2个百分点的利润。万一低开,就连这点薄利都没了。”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因此对接盘方的这些私募而言,要能够掌握好抛售时点,不至于亏损,也不至于耽误资金滚动到下一单生意。所以他们对于股票的基本面考虑得较少,但是对短期市场系统性风险更敏锐,对股票技术面的分析也更准确。判断不准,就容易亏损。
另一方面,也是股东要求。据了解,有两类股东对于大宗交易后、接盘方在二级市场的抛盘要求很高,一类是原始股东中的董监高管理层,另一类是原始股东中的PE类战略投资者。
原来,有的董监高在变现部分股权后,可能还会在公司任职,非常在意减持影响,希望减持动作平静一点。对战略投资者PE而言,由于同时参股多家公司,如果因为减持一家公司后股价暴跌,也有损口碑。所以,在竞标这些大宗交易之前,大宗交易的接盘私募们需要给股东提出一个满意的减持“售后”方案,而这是一个技术活。
上述业内人士透露,对于这些股东,他们的方法是等到该股股价上涨或成交量放大,或者二级市场的活跃度高之时再减持。
有私募人士介绍,他们一般是分批量减持,在这一过程中,股性也能活跃起来,交易量慢慢放大;对于创业板的减持,一般不建议股东大批量出货。
“如果我们不顾市场影响去抛售,造成市场暴跌,以后就没有生意做了。”该人士透露,他们有相当部分客户是PE,采用稳健的做法,也是为了和他们获得更多合作。“我们合作的PE一般是中等规模的PE,大型PE有自己的二级市场团队,小型PE拿的股票也不多,自己就减持了。”
此外,如果同时面临几十个股东需要减持时,如何给他们制定打包减持方案,平衡先走的人和后走的人的利益,这些都体现了实力。
别看大宗交易每年逾千亿的交易量,数千笔对于私募而言,要拿到这些客户并不容易,一笔减持意向背后,往往有多路资金等候。
因此,要在江湖飘,必须要有一定拿单的功夫。大宗交易私募要像“农民种地”一样“养客户”。虽然每笔生意竞标时间是提前3个月到一周,但是由于原始股东的限售解禁期是3-5年,“早下手”是关键。“我有一个西部上市公司的大非客户,3年限售期间,没跟他做成一笔生意,”上海一位大宗交易私募表示,“但是这三年帮他搭桥提供过很多资源和信息,最后终于拿到了他的解禁股。”
随着并购重组增多,一些上市公司需要资源的“搭桥”,这也给私募提供了借花献佛的机会。知情人士透露,上海玖歌一位董事曾为一家想要并购药企的上市公司找到一家即将拆迁的药厂。该公司不仅帮助重组,还获得了拆迁,最后上海玖歌也自然拿到该上市公司股东减持的大宗交易机会。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