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球股市中表现最佳的当属日本股市。日经指数全年累计上涨56.7%,这是继1972年(涨91.9%)以来,时隔41年首次出现大幅上涨。日经JASDAQ(创业板)指数更是上涨了86%。日本股市摆脱长期低迷的起点是2012年11月,前首相野田宣布解散众议院并进行大选。
自民党大选获胜后,并未利好出尽,股指几乎未经调整一路攀升至2013年5月22日。但2013年5月23日受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关于缩小QE规模的讲话影响,日经指数单日大跌1143.28点。之后到2013年11月中旬,经历了近半年的调整。其间虽受到美国债务上限问题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但在欧美经济复苏、东京申奥成功等利好因素的支持下,保持了平缓增长。2013年11月中下旬,在道指突破16000点等因素的刺激下,日本股市开始了新一轮上涨。
日本国内不少乐观派认为,股市上涨的原因是安倍经济学开始奏效。众所周知,安倍经济学有三支箭。第一支箭是量化宽松。2013年1月至11月,基础货币增加了56%,日经指数上涨了44%,量化宽松短期内对股指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第二支箭是财政支出,除经济对策外,总额超过10万亿日元的公共事业投资对经济和股市(尤其是建筑等相关板块)有一定的刺激作用。第三支箭是“增长战略”。在恢复民间企业活力、完善投资环境(如建立国家战略特区、投资环境进入发达国家前三位等)、推进全球化和促进对外贸易、发展农林水产业和能源业、人才战略等诸多方面提出了长远目标。这些长远目标虽然对市场心理有一定的稳定作用,但短期内不可能立竿见影。日本经济确实处于一个新周期的复苏阶段,但究竟能持续多久?日本国内争议很大。
事实上,日本股市的走向很大程度上是由外国投资者决定。在占总交易额77%的委托交易中,日本国内的法人、个人和证券公司所占比例只有32%,而68%的交易是由外国投资者进行的。
海外资本对日本的证券投资(股权类)与日经指数之间有着较大的联动性。外资的态度决定了日本股市的命运。雷曼危机之后,日本政府和央行未能推出有效对策,加之2011年大地震等影响,外资对日本经济毫无信心,在很长时间内对日本市场的态度为“做空日股买入日元”。
芝加哥国际货币市场(IMM)日元多头头寸最大时将近6万张合约。2012年2月,受日本贸易赤字和日本央行将资产购入上限提高10万亿日元的影响,外资开始“买入日股卖出日元”,但未持续太长时间。2012年10月以后,基于对日本政局的分析以及对安倍经济学的期待,外资逐渐将态度转变为“做多日股做空日元”。当然,这与美国经济复苏、美股上涨等外部因素也是分不开的。日经指数虽上涨了56.7%,但由于日元大幅贬值,如以美元计算,则上涨率为29.1%,和道指(26.5%)涨幅接近。对于外资来说,并无太大的过热感。
股指上涨有利于安倍内阁执政,但同时也给安倍首相出了一道难题,即如何让股指进一步上涨?截至2013年12月24日,IMM日元空头头寸已超过14万张合约。日经指数处在当前最后一个上升波中,可能出现大幅调整。如果说,2013年日本股市大涨是由于外资对安倍经济学有所期待,那么2014年外资将会进行初步评审。外部环境进一步改善、上市公司收益进一步增强、日本央行进一步加强量化宽松、增长战略取得一定效果、NISA(散户投资免税优惠)资金流入等利好因素都已消化完毕,如果不能让日本经济承受住因消费税率上调而带来的冲击,不能通过各种宏观指标让外资得到超过期待的利好,那么2014年的日本市场将以调整为主(日元升值,日股下跌)。
安倍晋三为了稳住因强行通过保密法而下跌的支持率,不顾中国的反对参拜靖国神社,但未取得任何效果,反而进一步恶化了中日关系,也影响了日美关系,外交上失分较多。另一方面,股指在一定程度上是安倍内阁的晴雨表。如果2014年股市调整且长期化,安倍晋三将在经济和外交上双失分,这或将导致安倍内阁在2014年迎来一场危机。
(作者系日本松山大学博士后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