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則楚
報載,廣州“限牌”三個月,光是購車指標競價的收入就高達9121萬元。根據《廣州市中小客車總量調控管理試行辦法》,競價所得收入須全額繳入市本級財政,專項用於城市公共交通事業支出。前晚,在與市交委相關領導交換意見時,我們聽到了他們明確的答復:這筆錢會全部投入到補貼公交企業的新購、換購客車上面。
但媒體的報道指出:“有網友建議,既然是用在公共交通上,能否讓廣州的票價更優惠,例如在‘15次后打6折’的基礎上,再適當下調優惠幅度”。看來,市民對加大公交的票價優惠依然有著強烈的要求。
中國城市人多地少,普遍存在“堵城”之憂。科學、環保、有效率的城市出行方式,還是使用公共交通。因此,提高公交出行比例,歷來都是城市交通好壞的標尺。廣州提出在“十二五”期間,要把公交出行比例從現在的60%提高到70%,這個目標是很不容易實現的。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隻有加大票價優惠,才能吸引市民多選擇公交出行。
目前北京市每年的公交補貼達到60億元(另一說法是100多億元),2元的地鐵、0.4元的公交車滿城跑,高峰期車廂人擠人、乘客要被服務員推著上車……但就是這樣,北京的路面擁堵還是從一環、二環、三環、四環蔓延到五環外!實踐証明:不搞好公共交通,城市就根本無法運作!
廣州那段曾被戲稱為“不讓通”的BRT建成之后,僅僅一個“BRT內換乘無需另外購票”的優惠,加上專用道的順暢,一下子就獲得了市民的認同,拿到國際大獎,根本的原因,還是在“票價優惠”的力度!
目前,廣州的票價對於市民而言,公交車的接駁優惠還是不夠的。我就聽聞芳和花園的居民要到中山八路上班,雖然門口就有直達的207路,但它要繞一大圈,經芳村客運站才轉到就近的汾水,要多花20分鐘。而倘若選擇轉車一次,則要多花2元,天天如此,不是小數!
要促進市民選擇公交出行,必須進一步加大票價優惠的力度。我們建議市交委,要研究實施票價體系的多元化,不僅有羊城通,還要有月票、半月票、五日票、日票等多種客票﹔對於羊城通,應該完善“計時功能”,乘客在下車后一定時段內轉乘,應再給予免費或半價的優惠,這樣會進一步吸引市民乘坐公交!
前幾天報載,上年度市財政預算安排的公交地鐵補貼為8億元。現在車牌競拍三個月已收入9000多萬元,一年就有三四億。我們贊同將這筆錢全部直接用於加大公交補貼。至於公交企業新購、換購客車的投入,則可通過公交車站的廣告收入、車輛的廣告收入等來籌集,還可以通過加大公共財政的投入來解決。 (作者是省政府參事)
王則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