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棍節”網絡狂吸金 大促為何遭遇“三宗罪”--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光棍節”網絡狂吸金 大促為何遭遇“三宗罪”

周蕊、陳愛平

2012年11月13日08:02    來源:新華網    手機看新聞
盡管天貓商城在此前發出公告稱,活動當天給支付寶充值人群較多,可能較為擁堵,提示消費者在11日凌晨活動開始前為支付寶充值。”  顧曉鳴也認為,除非消費者擺脫“低價期待”,否則電子商務的競爭將永遠圍繞低價,這也很難提升質量。

  淘寶天貓商城大促開始8小時,就完成了相當於今年十一黃金周上海395家主要零售企業6天的銷售總額……“雙十一”大促的吸金力驚人,然而,盛宴的背后,購物體驗不佳、商品“臨陣下架”、特價商品“躲貓貓”、先提價后降價,大促的消費體驗卻讓消費者難言滿意。

  “雙十一”大促:盛宴背后,一地雞毛

  阿裡巴巴集團12日凌晨稱,天貓“11·11”購物狂歡節當天,天貓和淘寶通過支付寶完成的總銷售額達到191億元,是去年的3倍多,其中天貓達成132億元,淘寶完成59億元。

  然而,盡管業績亮麗,在微博和論壇上,網友對這場大促的購物體驗卻並不滿意,從給支付寶充值、到購買商品、到支付,可謂“環環皆可能出錯”。

  盡管天貓商城在此前發出公告稱,活動當天給支付寶充值人群較多,可能較為擁堵,提示消費者在11日凌晨活動開始前為支付寶充值。但10日晚間,已有不少網民反映稱,自己無法給支付寶充值。網友上傳的截圖顯示,支付寶提示“由於充值活動太火爆,當前充值人數太多,請等待12秒”。

  不少消費者反映,大促銷還未開始就遭遇網絡“非常擁堵”,經常出現“網頁錯誤”的界面。“為了參加限時促銷活動,我不得不多次刷新網頁、重新打開瀏覽器甚至重新啟動計算機,希望能夠減少這些技術故障。”同濟大學大四學生陸苑說,這些技術性問題使得她網購的心情非常焦慮,“簡直是花錢買罪受”。

  “活動開始前,我就把想買的產品都放到購物車裡,到凌晨多次嘗試支付,一刷新就提示有商品下架了,購物車的商品從4000多元一路掉到1000多元。好不容易‘拍下’了,卻付不了錢,隻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搶到的商品過了店家規定的15分鐘支付期,從購物車裡消失。”從事金融業的上海白領汪萍說。

  促銷“狂歡”背后“三宗罪”

  網購的盛宴背后,是一地雞毛。購物體驗不佳,或許還可以歸罪於流量,當季產品“臨陣下架”,過季產品頂著上﹔特價商品“躲貓貓”,零點瞬間“秒殺”,回頭又“起死回生”﹔節前提高原價,做到“一個月內最便宜”,但實際支付價格卻高於之前的“活動價”,這“三宗罪”卻讓消費者如鯁在喉。

  在事業單位工作的上海白領李穎對網購遭遇頗為不滿。她告訴記者,自己看中了一款某旗艦店承諾將成為“對折包郵”商品的襪子,計劃在12日凌晨拍下來。“我怕網店下架,特地在11點50分還刷新了一次,提前把商品放到了購物車,熬到12點刷新后,這雙庫存幾百件、並非‘秒殺’活動的商品居然就不見了,收藏的鏈接一直顯示為錯誤。”

  事實上,在不少聲稱全場5折的服裝類旗艦店裡,為了避免被消費者發現“臨陣下架”,包括ONLY、VERO MODA等品牌在內的旗艦店,其當季的產品甚至早在11日前的一周開始已經陸陸續續下架,取而代之的是去年開始長期在“特賣”“對折”的老款。

  瞬間“秒殺”而空的產品,居然隔幾個小時后“胡漢三又回來了”。上海白領郁林分享了自己的經歷:“某旗艦店推出的某款化妝水,限量450件,到11日0時00分的時候瞬間變成了100來件,不到2分鐘就顯示該商品已下架。結果今天中午起來一看,購物車裡的化妝水‘起死回生’,一樣是對折,庫存顯示還有160多件。既然不是真‘秒殺’,又何必用這樣的噱頭呢?”

  先提價,再打折,也是網民質疑大促的重要原因。比如,某飾品旗艦店的一款水晶吊墜項鏈,“雙十一”的促銷價是79.90元,但其用戶評價卻顯示這款產品不僅在“聚劃算”“淘金幣”等活動時的價格低得多,旗艦店自己舉行的活動價此前也隻要69元。

  大促吸金容易維權難

  專家指出,網購大促的成功很多時候是利用了消費者的期望,而消費者“逢促必買”的心態也往往給不法商家帶來鑽空子的機會。

  “消費者逢促必買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復旦大學教授顧曉鳴指出,一方面,消費者長期懷疑價格的合理性,突然看到促銷更容易沖動﹔另一方面,就像平時逛超市一樣,容易買一些並不是那麼需要但是有促銷的商品,網上商品選擇更加豐富,消費者往往會在大促時期買很多並不是那麼急需的商品。

  中消協公告顯示,根據各級消協組織統計匯總,2012年上半年共受理消費者投訴256713件。其中,互聯網類投訴9110件,投訴量排名居第七位。

  顧曉鳴認為,網購過程中,從購買商品到最終收到實物需要一個較長的流程,這裡面的時間差就增加了網購的不確定性。而在大促的時候,消費者購買商品時,往往是以自己對產品的期望下單,而不是通過實際商品的試用和操作之后的綜合評價下單,中間存在現實與期望值間的落差。

  原本應該為消費者帶來實惠的大促成了讓不少消費者后悔的“坑爹門”,專家分析,這是電子商務發展尚不完善的一種集中體現,除了要求相關責任方進一步加強自律和監管,消費者也應建立理性的消費觀念,徹底擺脫“低價期待”,才能推動電子商務脫離“低價競爭”的低水平陷阱,走上“質優競爭”的良性發展路徑。

  “我國電子商務發展並不完善,大部分網店在品牌、信譽方面建設不足,市場競爭仍然圍繞價格進行。”上海財經大學物流管理系主任謝家平說,“消費者往往看重的是價格低廉這一網購優勢。”

  顧曉鳴也認為,除非消費者擺脫“低價期待”,否則電子商務的競爭將永遠圍繞低價,這也很難提升質量。

  專家同時建議,相關部門應加強監管,避免不誠信企業利用消費旺季鑽空子,通過優勝劣汰,促進電子商務平台和網店的良性競爭,引導業態從粗放的“低價競爭”轉向“質優競爭”。(記者周蕊、陳愛平)

(責任編輯:薛白、李海霞)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