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發行方與院線因利益分配再次激烈博弈--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財經頻道滾動新聞

電影發行方與院線因利益分配再次激烈博弈

2012年11月18日10:50    來源:新華網    手機看新聞

  日前,中影、華誼、博納、星美、光線五大電影發行公司又聯合發出“通知”,要求發行方和院線的分賬比例不得低於45:55。

  據報道,在五大電影發行方向院線發出的“通知”中寫道,由於大量新的制片技術的應用和人工費用的成倍提高,影片的制作成本也在快速上漲。為繁榮國產影片的創作生產,提升國產影片的制作質量,逐步理順制片、發行、放映環節的經濟關系,五大發行公司經協商,達成共識:自2012年賀歲檔上映的《1942》《王的盛宴》《大上海》《一代宗師》《十二生肖》《血滴子》《泰囧》《笑過2012》《秘密花園》開始,五家公司發行國產影片所簽署的《國產影片票房分賬發行放映合同》中,發行方與院線的票房分賬比例將不低於45:55。

  對此,華誼兄弟相關發行負責人楊敏表示,要求上調分賬比例經過了長期的醞釀,而非突然之舉。而記者連線多家電影院線負責人時,均表示“不太清楚”或“暫不回應”。

  電影制作、發行和放映環節的利益分配博弈,一直貫穿電影產業發展。去年12月,張藝謀的“黃金搭檔”、新畫面公司董事長張偉平以電影《金陵十三釵》上映為契機,向八大院線要求分賬比例從43%上升到45%。最終八大院線達成妥協:前5億票房制片方按45%進行分賬,達到5億之后則調低至41%。

  制片、發行、放映三方的利益分配問題,一直貫穿著電影業的發展。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中影公司負責全國電影發行放映業務的領導和管理。中影公司按每部國產電影90萬元的價格統一從各電影制片廠購買,再統一發放至省市級電影公司,也是全國統一票價。省市級電影公司的發行收入70%上繳中影公司,6%上繳各級財政,24%自留用於發展電影發行放映事業。這樣的分配方式有利於發行放映端,卻使制片廠無法直接從影片收入中獲益。

  1980年,中影公司根據發行拷貝量按一定單價與制片廠結算。從表面上看,制片廠的收入從此與市場開始挂鉤了,但是,這個結算辦法實際上不過是原來統購統銷的一個變種。

  直到1994年,制片廠可以直接向國內各級發行、放映單位和國外發行影片,並實行收入分成,打破了中影和省級發行公司的壟斷。

  1995年,受到進口分賬片利益分配方法的啟示,《紅粉》《紅櫻桃》等四部國產影片開始根據國際通行的分賬模式,實行制片方35%,院線(含影院)65%的票房分賬。收入的大幅度提高對制片方是極大的鼓勵,之后《甲方乙方》《不見不散》等優秀影片陸續在電影市場涌現。

  這一比例一直持續到2002年。這一年中國電影啟動新一輪產業化改革,院線制度得以建立。也正是這一年,張偉平憑借張藝謀開中國商業大片先河的《英雄》,將制片方的分賬比例提高到40%。之后他持續出擊,在《十面埋伏》將比例提高到41%,《滿城盡帶黃金甲》提高到42%。

  2009年底,廣電總局提出制片方分賬不低於43%,影院原則上不高於50%。2011年11月,廣電總局進一步規定,參照國際慣例,電影院對於影片首輪放映的分賬比例原則上不超過50%,目的是讓制片方增加信心,拍出更多的好電影。

  隨著電影行業的市場化程度加深,制片方、發行方和放映方也在不斷調整,謀求各方利益的平衡點。此次五大電影發行公司聯合要求提高分筆賬比例,即是爭取電影分賬機制逐漸從有利於由院線放映方向制片方、發行方傾斜。

  對此,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副主任饒曙光說,“這是電影制片發行方符合市場規范的合理訴求,我認為提高制片發行的分賬比例勢在必行,此舉有利於中國現代電影產業的長期發展。”

  他認為,我國電影行業處於產業化初級階段,制片發行與放映之間存在結構性矛盾,目前全國的銀幕數仍不能滿足放映需求,導致放映方權力偏大,而制片方承擔絕大部分風險,獲得利潤的比例過低。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趙寧宇說,2012年國產電影市場票房慘淡,首當其沖的就是各大電影制片發行方,預計將虧損20億元。然而,院線也承受著高額征稅、經營成本上漲的壓力,“如果不提高制片發行方利潤,將影響國產電影產出,有可能為進口大片擠佔中國市場廣開門路,因而整個電影產業三方利益實際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系。”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尹鴻認為,中影、華誼、博納、星美、光線基本佔據電影制片發行市場的主要陣地,具備推動分賬比例改革的實力和能力,“45%是未來發展可以參照的比例,是規則的標杆,實際操作層面,可以根據影片的具體情況有上下浮動的商討空間。”

  他同時指出,從43%到45%,制片發行要求提高的2%分賬比例,大概不到1.5億元,分攤到5家公司頭上,至多2000萬元至3000萬元,僅相當一部普通影片的票房。

  趙寧宇也表示,制片發行方爭取這2%實際並非在乎錢的多少,而是意圖改變放映方權力過大的電影發展格局。 (記者白瀛 楊榮榮)

(來源:新華網)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