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產業創新平台建設成就綜述--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財經頻道滾動新聞

我國產業創新平台建設成就綜述

2012年11月18日11:13    來源:新華網    手機看新聞

  提升產業創新能力 促進發展方式轉變——我國產業創新平台建設成就綜述

  新華網北京11月18日電(記者 江國成)微軟、蘋果等公司憑借一流的創新產品在國際市場攻城略地,勢如破竹,征服了全球千百萬消費者和企業,獲得了巨額利潤,也生動詮釋了技術創新、產業創新的魅力和重要性。

  放眼國內,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不斷加大對教育和科研投入,加強創新能力建設。其中,為促進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我國20年來實施了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為代表的產業創新平台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

  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 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應運而生

  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高技術司有關負責人介紹,上世紀70年代末,全國科學大會召開,科技第一生產力得到解放和發展,產生了大量的科技成果,有力地促進了產業技術進步。但由於體制和機制不能較好地解決科技與經濟脫節的問題,隨著科技活動的不斷擴展和深入,許多科技成果被“束之高閣”。

  為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1992年,原國家計劃委員會正式啟動實施“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計劃。

  1992年頒布的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管理辦法明確了工程中心的宗旨與職責:工程中心是一種新型的科研開發實體,是溝通科技和產業之間的“橋梁”和“通道”﹔通過建設科技成果工程化、產業化基地,廣納人才,促使科研成果轉化為具有自有知識產權的成套技術和工藝,促進產業技術進步,為國民經濟建設服務。

  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設與發展離不開財政資金的大力支持。1995年,世界銀行的2億美元貸款,加上國內配套資金17億元人民幣,成為第一批電子信息技術、先進制造、新材料、能源、環保等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設資金來源。

  我國設立的首批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包括電子出版新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以及激光加工、高效軋制、機器人等46家國家工程中心。

  統籌部署 多層次創新平台相繼建成

  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主要從五個層面布局和推進國家創新能力建設:一是布局建設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二是支持建立由國家工程實驗室和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組成的產業共性技術創新平台﹔三是認定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四是推動建設由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和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組成的區域產業技術創新平台﹔五是開展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

  圍繞科技基礎前沿領域和經濟建設戰略需求,我國布局建設了32項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覆蓋范圍包括能源科學、生命科學、地球系統與環境科學、材料科學、粒子物理與核物理科學等。

  為加速科技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和產業化,依托行業骨干企業、科研機構和大學,布局建設了130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126家國家工程實驗室,涉及傳統產業以及生物、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節能環保、新材料、現代農業、新能源汽車等高新技術領域。

  為推動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發展改革委會同科技、財政、稅務和海關等部門對國民經濟主要產業中技術創新能力較強、創新業績顯著、具有重要示范作用的企業技術中心給予認定,支持其研發平台建設。目前,我國已認定了887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

  發展改革委還與地方共同布局建設了149家國家地方聯合工程中心、180家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推動17個城市開展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推進構建多層次、各具特色的區域創新體系。

  為可持續發展提供動力支撐

  據發展改革委介紹,20年來,我國已建成一批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的創新平台,進一步夯實重點領域的原始創新能力。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要突破,有力促進了學科發展,使我國粒子物理、核物理、生命科學等領域中的部分前沿方向進入國際先進行列。目前,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已發展成為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已凝聚了一支3萬多人的高水平人才隊伍,獲得專利授權9053件、國家科技進步獎315項,實現重大科技成果轉化11679項。

  我國已在移動通信、高速列車、大型核能等領域取得一批標志性創新成果並實現產業化,形成了若干新的經濟增長點,並在新一代可循環鋼鐵流程工藝、清潔煤電成套裝備、特高壓輸變電等方面突破一批核心關鍵技術,為提升產業競爭力和促進節能減排降耗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超級稻、微創激光治療成套設備、腫瘤靶向治療、抗肝炎新藥及公共安全等領域的重大技術研發與推廣應用,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

  1993年以來,發展改革委等認定的企業技術中心所在企業的數量佔全國大中型企業數的比例雖然不足2%,但研究開發人員數佔了一半,研究開發經費支出佔了近三分之二,實現新產品收入佔60%以上,發明專利擁有量佔了近一半,成為我國推進行業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調整的主力軍。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張曉強表示,下一步,將更加注重加強不同層次的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增強我國的科技創新能力,走創新驅動之路。

(來源:新華網)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