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財評:食品安全的源頭污染未引起足夠警覺--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人民財評:食品安全的源頭污染未引起足夠警覺

鄭風田

2012年11月20日08:05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手機看新聞

 

土壤污染到了不能忽視的地步

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受到全民關注。食品安全源頭污染的治理必須受到高度重視。如果食品安全的源頭生產已遭受污染,后來即使再加工處理,也難以保証質量。我國兩起大的食品安全事件(三聚氰胺事件和瘦肉精案)都是源頭亂添加造成的。這是我國目前半截子式的農業產業化造成的。

當前,我國食品安全源頭的污染治理還基本上停留在放任其流狀態,主要表現在:

其一是“一家兩制”現象。一些調查或報道揭示,我國農民在蔬菜、養殖生產中存在所謂的“一家兩制”現象,也就是農民自家吃的與外賣的,是分開生產的。自家生產的,少打或者不打農藥,少施或者不施各種激素與化肥。隨著食品安全知識的普及,可能連農民自己也意識到農作物生產中亂施各種化肥農藥生產出來的東西是不安全的,自己不敢吃,專門拿來出售。

其二是土壤污染。我國部分地區的土壤遭遇重金屬污染,但卻一直在進行種植,這種土壤生產出來的東西應該不宜食用。我們究竟有多少這樣的土地?據相關報道稱,我國目前重金屬污染和農藥污染的土壤都超過了千萬公頃。如何對這種污染的土地進行污染治理,目前還是一筆湖涂帳。一些水體污染也應該進行詳細的調查。土壤污染到了不能忽視的地步。土壤污染最終會要通過植物鏈進入人體,從而危害人體健康。

其三是過量的化肥使用。中國每畝化肥使用量目前在全球也屬前列。過量的化肥使用,一方面未被吸收的化肥殘留在土壤中,污染地下水,另外過量的化肥催起來的作物的品質也難以保証。我國用全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22%的人口,但實際上我們用掉了世界上35%的化肥和20%的農藥。全國每年的化肥使用量為4637萬噸,按播種面積計算達每平方公裡40噸,遠遠超過發達國家為防止化肥對土壤和水體造成危害而設置的22.5噸的安全上限。自1981年至2008年,中國糧食年產量從3.25億噸增長至5.29億噸,增長約六成﹔氮肥使用量卻從1118萬噸增加到3292萬噸,增長了近2倍。從農戶角度來看,我國農民缺乏科學的施肥知識與習慣,存在單純靠追施化肥獲得產量的思想誤區。過量施肥污染嚴重,浪費也很嚴重。

其四是過密化養殖。養殖場“過密化”飼養引發禽流感傳播的重大安全隱患。低廉的價格導致許多養殖戶隻能通過數量取勝,許多養殖場普遍存在飼養密集度過高的現狀,成百上千的動物被關在狹小擁擠的圍欄內,惡劣的生長環境使許多家禽疫病抵抗力越來越差,容易暴發傳染性疾病。當前,病毒變異的速度越來越快,作為禽業大國和候鳥的主要集散地,中國的家禽養殖方式潛藏著巨大的風險,禽流感的爆發對中國的養殖方式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其五是添加劑和抗生素濫用。各種速長劑、生長劑等植物生長素被冠之以“高效農業”濫用,為了防病治病又使用大量的抗生素,這些抗生素最終又通過食物鏈對人類的健康造成侵害。美國70%的抗菌藥物並非用於人類,而用在了動物身上。

如何才能加強源頭污染治理?目前的市場機制其實難以解決,而是會出現逆淘汰現象。農民分散經營,自己少施化肥農藥,但從農產品的外表是看不出來的,甚至是剛好相反。不施或者少施化肥農藥的農作物長相難看,反倒被消費者看不起,賣不出價錢來。食品安全的這一屬性,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最后會讓那些老實的農民吃虧。集體誤選的結果,導致大家都利益受損。

農產品的源頭污染如何治理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首先必須要把工作重點轉移過來,在安全的基礎上再追求產量。目前的考核指標基本上都是量的概念,導致不少地方隻重視數量而忽視了質量。國家應該把源頭污染治理列為重要的工作,對於目前片面施用化肥等增產技術進行調節。

其二必須讓農民聯合起來,通過做實做強行業協會,允許鼓勵農協直接進城開農貿市場與超市,改變目前的農超對接為農農對接,也就是讓產地的農民專業協會與銷地的農貿市場對接,減少中間環節,實行透明農業,讓居民吃上環節少、透明度高、可追蹤、便宜的水果蔬菜。(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

往日財評:

人民財評:十八大定調收入分配 政府該如何作為?

(責任編輯:譚樹森、喬雪峰)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