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總署10日發布的進出口數據顯示,今年1至11月,我國進出口總值35002.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8%。其中,出口18499.1億美元,增長7.3%﹔進口16503.7億美元,增長4.1%﹔貿易順差1995.4億美元。
海關統計顯示,11月份當月,我國進出口總值3391.3億美元,增長1.5%。其中出口1793.8億美元,增速從9月份和10月份的9 .9%、11 .6%大幅回落至2.9%。進口1597.5億美元,與去年同期持平。當月貿易順差196.3億美元。
從11月份分國別的出口數據看,在歐美需求不足的情況下,中國對主要貿易伙伴出口均出現回落。對歐盟出口同比增幅從10月份的-8.1%降至-18.0%﹔對美國出口同比增幅從10月份的9.0%降至-2.6%﹔對東盟出口同比增幅從10月份的44.8%降至19.3%﹔對日本出口同比增幅從10月份的1.1%降至-3.8%。從進口的分項數據看,原油進口數量的同比增速大幅回落約11個百分點,從而拉低11月份進口總金額。
9月和10月數據顯示出的回暖態勢並未在11月份延續,進口與出口的增速雙雙下滑,尤其是出口增速大幅回落,顯示出當前外貿形勢依然嚴峻。接受《經濟參考報》採訪的專家紛紛表示,11月出口同比增速放緩至2.9%,根本原因在於短期海外需求仍處於弱復蘇格局。進口與去年同期持平則反映出國內需求回升尚欠穩固。11月外貿數據表明內外需疲弱的態勢沒有根本改變,也再次印証中國經濟的復蘇仍是緩慢而且溫和的。未來一段時間,外貿發展依然后勁不足,預計出口仍將持續個位數增長。
匯豐經濟學家馬曉萍表示,令人失望的出口數據証實中國商品的外部需求依然不振,過去兩個月出口相對強勁只是受假日季來臨之前訂單猛增所產生的一次性效應所推動。
“在目前歐美經濟整體處於去杠杆的結構調整周期裡,海外實際有效需求並未真正改觀。”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陳鵠飛認為,進口的情況則可能受到政策時滯的影響,近期穩增長舉措與換屆因素對生產的短期刺激效應可能大於市場內生的恢復作用,國內需求回升尚欠穩固。
展望12月份及明年年初,專家表示,目前全球經濟復蘇前景仍不明朗,實質性的外需回暖仍需時日,因此短期出口不太可能大幅增長,增速仍將是漸進趨穩,處於個位數增長。隨著未來國內投資項目的進一步上馬,和微觀企業主體的庫存調整行為帶動進口需求,進口同比可能略有回升。
澳新銀行環球市場部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劉利剛表示,整體來看,中國出口在今年的表現大致符合預期,但進口的表現則明顯弱於預期。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隨著中國財政支出力度的加大以及地方政府投資項目的上馬,中國對大宗商品的需求量將在來年存在著一定的上升空間。但對出口的表現則難以冀望太高,這主要是因為盡管全球經濟可能在2013年出現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中國出口競爭力的下滑以及較高的基數,將阻礙中國出口重新回到兩位數的增長區間。
今年1至11月,中國進出口總值累計增長5.8%,這和年初設定的全年外貿增長10%目標可謂相去甚遠。業內分析,按照這樣的表現,全年保十目標已經難以完成。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在十八大期間表示,根據今年的實際情況,商務部已經將“保增速”的目標調整為“保份額”,即保持並提升我國外貿在世界貿易市場上的份額。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李健表示,我們預計,全年外貿佔全球貿易的份額有望保持穩定或微幅上升。這基於兩個判斷:一是我國經濟增速明顯快於主要經濟體的增速﹔二是我國外貿的增速明顯快於全球貿易的增速。
世貿組織有一個最新的預計,今年全球貿易量大概隻能增長2.5%,我國貿易額增速即便隻達到7%左右,也明顯高於全球貿易額的增速。(記者 孫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