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射星成功背后:向掌握洲際核導彈目標邁進一步--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朝鮮射星成功背后:向掌握洲際核導彈目標邁進一步

吳挺

2012年12月13日07:12    來源:東方早報    手機看新聞

  美國軍方擔憂朝鮮火箭與核武器未來一旦結合成功將影響其本土安全

朝鮮“光明星3號”衛星發射過程及日本反導系統應對示意圖。趙佳峰 制圖

  朝鮮“光明星3號”衛星發射過程及日本反導系統應對示意圖。趙佳峰 制圖

  朝鮮火箭發射成功帶給地區安全最震撼的沖擊就是,使其向掌握在洲際彈道導彈上裝載核彈頭技術的目標邁進了一步。

  日本防衛大臣森本敏昨天公開承認:“如果今天(12日)的火箭確實跟上次發射所用火箭是一個型號,那麼我們將不得不說,朝鮮在導彈和發射方面的技術一直在進步。”

  對於這次發射成功甚或是衛星入軌成功的戰略、技術等評估仍在全方位展開,但各方軍事分析人士一個普遍的共識和擔憂是,此次發射標志著朝鮮在遠程彈道導彈技術上實現了重大突破,意味著朝鮮擁有發射火箭的核心技術火箭分離技術和遠程運載核彈頭的能力。一旦這種能力與其核武能力結合,將對東亞地區甚至全球構成威脅。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軍控問題專家沈丁立告訴記者,如果能確認第三級箭體與衛星成功脫離、衛星成功入軌,就表明朝鮮具備了遠程火箭技術。火箭與導彈還不同,遠程火箭的基本目的是運送物體進入環地軌道,不強調精度﹔而遠程導彈的目的不是繞地運動,而是迅速重返大氣層,精確打擊目標。

  火箭對導彈的意義

  美國軍方斷言朝鮮昨天發射的是一枚導彈,並通過導彈監視系統追蹤了它的飛行軌跡。

  根據北美防空聯合司令部(NORAD)昨天發表的聲明稱,從追蹤到的結果初步評估認為,朝鮮“部署了一個物體,似乎進入了軌道”。

  考慮到火箭分離技術與洲際彈道導彈開發的密切關系,朝鮮昨天發射的遠程火箭“銀河3號”如果成功將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意味著朝鮮幾十年來研發洲際彈道導彈的嘗試,在技術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運載火箭發射技術和遠程及彈道導彈技術密切相關。”軍事分析人士馬堯昨天向東方早報分析稱,“朝鮮的發射技術特點與其他國家一樣,可以直接用於導彈技術。而且為了使其衛星精確入軌,朝鮮將火箭從北往南發射,這樣可以更精確地入軌,節省燃料。當然,也可以借機檢驗美日的導彈防御能力。”

  根據韓國軍方的判斷,“銀河3號”的一級、二級和三級火箭成功分離。其中,一級火箭在東倉裡火箭發射場以南45公裡處的98公裡上空實現分離,分四塊墜落至全羅南道邊山半島西側海域﹔二級火箭墜落至距東倉裡火箭發射場2600多公裡的菲律賓近海﹔但隻有三級火箭成功分離才能將衛星送進軌道,而目前尚無法証實。

  顯然,這是朝鮮總計五次同類型試驗中最成功的一次。1998年8月31日發射“光明星1號”(“大浦洞1號”)時,第三級火箭沒有分離,飛行了1600多公裡﹔2006年7月5日發射“大浦洞2號”時一級火箭沒有分離,升空40多秒后爆炸,墜落至發射場附近海域﹔2009年4月發射的“銀河2號”的第三級火箭沒有分離﹔今年4月發射的“銀河3號”的一級火箭沒有分離。

  一個更為重要的跡象是,此次發射成功很可能証明朝鮮已經掌握了開發洲際彈道導彈過程中最難的核心技術“重返大氣層”技術,盡管相關評估仍在進行。

  韓國軍方的一位高層負責人此前曾表示:“朝鮮中程、遠端彈道導彈的多級運載火箭和級(助推器)間分離技術已經進入成熟階段。隻要再擁有使彈頭重返大氣層的技術,就能制造出可到達美國本土的洲際彈道導彈。”

  據韓國《朝鮮日報》此前報道稱,朝鮮的火箭制導技術已經達到一定水平,但在確保彈頭重返大氣層並落在目標地點的再入機動飛行器技術方面,尚無可靠進展跡象。

  彈頭重入大氣層時需要承受6000-7000攝氏度高溫和巨大的沖擊。據韓國軍方此前推測,朝鮮開發的再入機動飛行器(“蘆洞”導彈)預估隻能承受2000-3000攝氏度。

  影響有多大?

  韓國國防部長官金寬鎮昨天指出,朝鮮此次發射的導彈射程可能達1萬公裡左右,實屬“遠程導彈”。

  對於國會議員“朝鮮今后能否利用運載火箭搭載核彈頭”的提問,金寬鎮說,朝鮮進行過兩次核試驗,還有可能進行新的核試驗,但這還不能視為朝鮮已具備能夠搭載核彈頭的洲際彈道導彈。

  韓國媒體昨天援引分析人士的話稱,考慮到朝鮮此次衛星發射軌跡顯得很長,彈道高度較高(飛臨沖繩上空時高度400公裡),可以判定朝鮮已掌握部分洲際導彈技術。

  但對於這種洲際導彈技術可能構成的短期及中長期威脅,各方看法存在差異。

  韓國軍方推測,此次發射的“銀河3號”火箭可以到達美國洛杉磯。此前2009年發射的“銀河2號”一級火箭發動機燃盡時間為112秒,推測射程為6700公裡,“銀河2號”的二級火箭射程達3800多公裡。

  而日本防衛省人士的一個判斷是,日方推測朝鮮當天發射的遠程彈道導彈為“大浦洞-2號”的改進型,射程約6000公裡。三節式改進型的射程可能得到了大幅提高。該人士指出,導彈從朝鮮境內發射后可能飛行了約2700公裡,在菲律賓附近海域墜落。

  但美國智庫蘭德公司高級國防分析員布魯斯·本內特對其可能構成的威脅持謹慎態度,他昨晚告訴東方早報說:“在此之前,朝鮮的遠程導彈都沒成功(發射)過。現在有一枚成功了,這表示基本的設計是好的,但未來單個的導彈仍然可能失敗。”

  “所以朝鮮可能具有攻擊美國的能力了……可能至少抵達阿拉斯加,可能更進一步深入美國國土。”本內特說,“所以未來每一次朝鮮將導彈裝上發射架,我們必然會擔心其真實意圖何在了。”

  這將接下來的關注點進一步引向了另一個棘手問題:朝鮮是否已經具備了制造適合導彈裝載的小型核彈頭。外界擔憂,如果朝鮮能開發出500-1000公斤的小型核彈頭,完全可以將其投射到美國西部沿海。

  無疑,一旦與外界所普遍擔憂的核項目結合,朝鮮在遠程運載核彈頭能力上的提升,無疑將給美國的亞洲盟國乃至美國自身構成重大威脅。

  沈丁立指出,朝鮮這次發射成功對於美國的威脅最大,因為其射程針對美國。針對東北亞,就不是合適的威脅手段,短程和中程火箭將更為合適。他指出,朝鮮的這種發射技術首先用於太空目的,其相關技術如果再經過精確重返大氣層技術的提煉,將可同核武技術結合,對具有洲際距離的對手產生戰略威懾,也就是朝鮮實現戰略威懾美國的目標又取得了重大突破。

  “如果將導彈技術用於遠程核武器投射,將使朝鮮的核打擊能力得以顯著提高。”軍事分析人士馬堯說,“但在核武器小型化之前,這種能力朝鮮還是不具備的。從目前情況推斷,要使核武器小型化,朝鮮還有很長的一段路需要走。”

  “由於核彈頭沒有實行小型化且導彈數量少,朝鮮此次火箭試射對日本的威脅其實是有限的,而對美國的威脅則可以忽略不計了。”馬堯說。

  韓國媒體稱,一般而言,洲際彈道導彈搭載的核彈頭為250公斤左右,但要想具備洲際彈道導彈的威力,彈頭重量至少要達到500公斤以上。韓國情報部門認為,朝鮮正在全力研究開發小型核彈頭的技術,預計通過最近兩次核試驗,朝鮮有關核威力和核彈頭小型化的技術取得了相當大的進展。朝鮮在2006年和2009年進行過兩次核試驗,但目前仍不清楚是否能制造適合導彈裝載的小型核彈頭。

  2011年初,時任美國國防部長蓋茨訪華時曾發出警報說,五年之內,朝鮮就會擁有利用洲際彈道導彈打擊美國本土的能力。而就在今年10月,朝鮮高調聲稱已經擁有射程能夠覆蓋美國本土的導彈。

  韓國落后了5-7年

  朝鮮昨天成功發射火箭后,韓國媒體感嘆,韓國首枚運載火箭“羅老”號發射幾度被推遲,韓國和朝鮮火箭技術水平差距受到關注。

  據報道,韓國火箭專家透露,朝鮮此次發射的遠程火箭由三級組成,與上下節二級的“羅老號”不同。一級火箭的最大推進力達120噸,火箭重達80-90噸。與此相比,“羅老”號重達140噸,一級最大推進力為170噸,比朝鮮火箭大1.5倍。若朝方主張屬實,此次發射火箭的目的在於讓火箭最前段的衛星進入300公裡上空的軌道上,從這一點來看,與“羅老號”相差無幾。

  兩者不同之處則在於“羅老號”依靠一級的推進力來升空至200公裡后,再點火二級達到約300公裡處﹔但朝鮮火箭一級在100公裡上空分離出來,二級和三級依次將火箭推上去,將衛星送進軌道。

  韓國媒體承認,韓國首枚運載火箭“羅老號”發射已經遭到兩次失敗,第三次發射也可能到明年初才能進行。但是,不得不承認,朝鮮靠自身技術研制出火箭的一級引擎,並讓衛星成功進入軌道。

  一名韓國專家對媒體指出,韓國如朝鮮那樣自主研發30噸級引擎,並搭載人造衛星發射升空,未來至少需要5-7年。除非增加投資規模100倍,否則無法縮小與朝鮮的懸殊差距。

(責任編輯:財經實習、劉陽)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