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家庭作坊的生產者透露,除了少量蠶絲外,被子裡其他的填充物是一種俗稱滌綸的化纖纖維。 (央視視頻截圖)
化纖冒充蠶絲、摻雜回收織物、剪掉標稱信息……“真假蠶絲被”遭曝光 標榜“100%天然蠶絲,輕柔蓬鬆、貼身保暖”的蠶絲被,經權威部門檢測,蠶絲含量連30%都不到﹔用短蠶絲冒充長蠶絲,用化纖冒充蠶絲,甚至摻雜不少回收制品及其再加工產品﹔商家在銷售過程中,有的在蠶絲被的填充成分和含量信息上標注虛假信息欺騙消費者,有的則採取不標注廠家信息的方式逃避責任,使得購買了這些假冒蠶絲被的消費者難以維權……昨天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曝光了近日在全國多個城市熱賣的蠶絲被行業生產、加工、銷售中的貓膩。
文/記者劉冉冉
200多元蠶絲被:
僅開口處有少量桑蠶絲
消費者於女士在網上花200多元郵購了一條蠶絲被,但取出部分被子裡的填充物用打火機點燃一試,卻發現自己花了冤枉錢。她對被子的多個部位進行檢驗后,發現整條被子隻有被套拉鏈開口處的少量填充物燃燒后呈灰狀,被驗証為蠶絲,而其他部位的填充物燃燒后不僅有疙瘩狀,還有刺鼻的味道,顯然不是蠶絲。在於女士購買蠶絲被的購物網站,經營蠶絲被的店鋪多達21000多家,價格從100元左右到5000元左右不等,而絕大多數的蠶絲被網店都宣稱銷售的是“100%桑蠶絲”的蠶絲被。
然而,央視《每周質量報告》記者在蠶絲被的生產集中地浙江省桐鄉市實地調查后發現,當地許多村子裡都有生產蠶絲被的企業和家庭作坊。在一個家庭作坊,生產者指著和於女士網購的蠶絲被相差無幾的被子透露,除了少量蠶絲外,被子裡其他的填充物是一種俗稱滌綸的化纖纖維,而這種被子叫做“化纖被”:“蠶絲隻在開口處有一點點……裡面的是化纖。”
生產者表示,口子隻敢開一點點,因為太大了容易暴露裡面的化纖成分。
一種被兩個身份:
100%蠶絲被七成是滌綸
在當地一家絲綿廠的一間屋子裡,幾名工作人員坐在3台電腦前。經過記者再三詢問,工作人員透露,這其實是幾家銷售本廠蠶絲被的網店。
更為蹊蹺的是,該廠負責人稱他們生產批發的是一種叫“凱瑞絲”的禮品蠶絲被,但央視記者卻發現,這家企業在網上的網店售賣的卻不是“凱瑞絲”蠶絲被,而是一種叫“心語”的蠶絲被。一種蠶絲被竟有兩個身份?
對此,該廠負責人給出了耐人尋味的解釋:“凱瑞絲都是走禮品的,網上賣就是心語。”
在銷售“心語”蠶絲被的網店內,不少品種都標有“豪華”、“頂級”蠶絲被的字樣,標稱蠶絲含量可達到100%,“誠信經營”四個字也放在了網店醒目位置。然而,將該網店內一條標價430元的標稱為優等品,即用100%蠶絲填充的豪華頂級蠶絲被,拿到位於北京的國家紡織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進行檢測后發現,它其中有將近70%的滌綸成分,桑蠶絲隻有30%。
桑蠶絲隻有30%的產品,按相關標准是不能叫桑蠶被的,因為按照2010年2月實施的《蠶絲被》國家標准規定,以蠶絲為主要填充物的被類才可稱為蠶絲被,其中優等品和一等品的蠶絲含量應為 100%,合格品的蠶絲含量應至少達到50%及以上。
華麗包裝撐身價:
貴價蠶絲被竟含回收織物
桐鄉市洲泉鎮有一種說法:“賣一條真正的蠶絲被還不如賣幾條化纖被”,就是因為真正的蠶絲被太貴,賣不動。而當地一款標價1100多元、包裝華麗的禮品裝蠶絲被,在生產廠家賣給客戶的時候,會有一種更加蹊蹺的做法:把被子上的廠家電話地址等信息剪掉。
這種禮品蠶絲被裡面會有什麼樣的秘密,讓生產者如此謹小慎微呢?國家紡織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在對這樣一款蠶絲被檢測后,卻發現這款標明“一等品”的蠶絲被“夾心層”全都是短絲綿。
該中心主任王寶軍解釋,《蠶絲被》國標規定,優等品和一等品的蠶絲被須使用長絲綿和中長絲綿,即纖維長度至少25cm及以上,而這條被子除表層薄薄一層是較長纖維外,中間夾層的短纖維佔比在2?3以上。按照國標,根本達不到其標稱的一等品的要求。
專家還發現了這款蠶絲被裡的另一個秘密:“拿短纖維仔細看,從裡面可以挑出來一些像線頭狀的東西……說明這個短纖維絮片裡可能有一些回收制品,比如說紗線或織物或一些棉絮……”
消費提示:
天然桑蠶絲
溶於消毒液
面對價格懸殊、陷阱重重的蠶絲被市場,廣大消費者難免真假莫辨。專家提示消費者,可以通過燃燒和溶解的辦法簡單辨別蠶絲真偽。
國家紡織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工程師閆春紅介紹,可以利用接近火焰燃燒的方法進行檢測。如果離開火焰即熄滅,這個是桑蠶絲。接近火焰燃燒,離開火焰繼續燃燒,並且最主要的特點是冒黑煙,這種是一種化學纖維,是滌綸。
專家提示,消費者還可以根據天然蠶絲能溶解於酸液的原理,利用84消毒液辨別真偽,能迅速溶解的是天然的桑蠶絲,而化纖則不能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