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隨著中國與東盟貿易規模的擴大,雙邊的金融合作日益密切,特別是中國與東盟跨境人民幣業務的發展更是表現搶眼。
自2009年7月東盟被列為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首批境外試點區域以來,中國已與東盟多國簽署了雙邊貨幣交換協議、互設金融機構。目前,菲律賓、馬來西亞等東盟國家央行和貨幣當局已經將人民幣列為官方儲備貨幣。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已擴至東盟所有國家,人民幣跨境投資已開始試水。
在本月21日召開的首屆“中國-東盟金融博覽會”上,與會人士普遍表示,中國東盟金融合作前景廣闊,中國跨境人民幣業務發展迅速,東盟正成為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的重點地區。
統計顯示,截至2012年6月末,中國各銀行累計辦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量3.8萬億元人民幣。其中,作為中國對東盟開發合作的窗口——廣西累計辦理800多億元人民幣。東盟在中國的銀行機構資產總額近2000億元人民幣,自2003年以來年均增長達38%。
對此,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表示,近年來,中國與東盟跨境人民幣業務發展迅速,人民幣與東盟國家貨幣的直接挂牌交易進入了實質性探索,極大地推動了雙方貿易投資便利化。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陸建人則強調,中國—東盟自貿區建成后,東盟地區作為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的重要試點地區,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分析人士指出,值得注意的是,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中,中國頂住巨大壓力堅持人民幣不貶值,在區域內國家間起到“穩定器”的作用,“人民幣國際化”的呼聲亦在東盟國家逐漸清晰。基於此種共識,中國與東盟國家之間的地區性金融機制建設邁出了實質性步伐。
據悉,近年來,中國與東盟國家在“10+3”合作框架下,推進清邁倡議多邊化,共同參與設立了總規模為2400億美元的亞洲區域外匯儲備庫。截至今年9月份,中國人民銀行與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泰國等東盟國家央行簽署了累計達5000億元人民幣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支持直接雙邊貿易及直接投資。此外,中國與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和印尼等國簽署了6份總額為635億美元的雙邊貨幣互換協議。2010年,人民幣兌馬來西亞林吉特也直接挂牌交易。
對此,中國-東盟中心秘書長馬明強表示,人民幣作用的上升是客觀需求。中國與東盟之間貿易規模壯大,使用人民幣結算可以節省大量成本和提高效率。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人民幣使用率的提高、影響力的提高是一個必然過程。在未來,人民幣的作用和地位會跟當前中國與東盟的貿易重要性相匹配,有望成為真正的區域貨幣。
與此同時,人民幣結算規模的擴大也促進了區域內清算機構數量的增長,雙邊銀行結算網絡日趨完善。
9月,中國銀行廣西分行宣布開辦人民幣兌越南盾匯率挂牌業務,以一日多價的形式,為客戶提供最新的即時匯率,為越南盾的匯入結匯及越南盾的購匯匯出等邊貿提供結算服務。
目前,中資銀行在東盟國家共設立8家分行,東盟國家在華設立7家外資法人銀行、6家外國銀行分行。此外,中國工商銀行中國-東盟人民幣跨境清算(結算)中心、廣西北部灣銀行中國-東盟跨境貨幣業務中心等相繼挂牌開業。
而今年以來,關於新加坡爭取成為繼香港之后另一人民幣離岸中心一事也引起了廣泛關注。9月份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訪問中國時,就曾呼吁在新加坡建立人民幣離岸中心。
新加坡華僑銀行經濟學家謝棟銘表示,過去10年人民幣業務在東南亞發展很快。而新加坡是私人銀行中心,很多個人客戶對香港發行的人民幣離岸債券的需求正在上升。近期新加坡交易所明確表示,已經為人民幣計價債券交易的清算工作做好了准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