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囧現象”能否笑傲2013?--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財經頻道滾動新聞

“泰囧現象”能否笑傲2013?

2013年01月05日09:08    來源:新華網    手機看新聞

  新華網上海1月5日電(許曉青、汪匯)在剛剛結束的2013年元旦假期,2012年度中國電影“最黑的黑馬”《人再囧途之泰囧》將票房鎖定在10億元的高位,並繼續向11億元進軍。這個數字刷新了中國國產電影的多項紀錄,成為史上最賣座的國產片和喜劇片,不僅戰勝《泰坦尼克號3D》成為中國電影市場年度票房冠軍,觀影人次甚至超過了《阿凡達》。

  沒有IMAX,也沒有3D,在強手如林的賀歲檔,《泰囧》這樣的小微電影逆襲大片取得完勝。勢如破竹的“泰囧現象”能在2013年繼續被復制嗎?

  《泰囧》變“10億黑馬” 小成本影片再度狂歡

  自去年12月12日上映以來,僅3000萬元成本的《泰囧》一路高歌猛進。徐崢、王寶強、黃渤組成的“諧星鐵三角”將原本充滿懸念的2013賀歲檔推向高潮。“你‘泰囧’了嗎?”成為新年裡最流行的問候語。

  在中國電影市場上,其實《泰囧》並非唯一的黑馬案例,早些年有《瘋狂的石頭》,近年又有《失戀33天》《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等。這些影片都是“以小搏大”,屢創奇跡。

  2011年,從網絡文學演變而來的電影《失戀33天》以不到千萬的投資贏得3.5億票房,其倚重新媒體的運作模式引起業內熱議,但大部分人仍認為,此類成功案例很難復制。此次“泰囧”來襲,採用的是公路喜劇片模式,卻意外地為小微電影的發展樹立了行業信心。專家預測,中小成本影片將成為2013年中國電影業最炙手可熱的話題,《泰囧》是產業新趨勢的風向標。

  四兩撥“千金” 國產片如何把握“口紅效應”?

  業內人士分析,《泰囧》票房的爆發性增長,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一是東南亞旅游歷險記加職場惡性競爭等“接地氣”的主題設計﹔二是氣氛恰巧與前期上映的《一九四二》和《少年派》形成鮮明對比﹔三是2012末日謠言等帶來的一些負面情緒,恰恰可以通過觀看喜劇電影得以釋放。

  業內人士認為,一發不可收的“泰囧現象”在經濟學領域也有相對應的解釋——在經濟走勢相對疲弱、社會群體感到壓力偏大的背景下,消費者更偏愛相對低成本的慰藉型消費,即經濟學中的“口紅效應”。

  無獨有偶,2009年恰逢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在多國發酵,喜劇電影《宿醉》憑借傳統喜劇元素的“大拼盤”橫掃北美票房,而回顧電影中“橋段”,無非是“業余奶爸”“酒后失憶”“大型動物走失”等老派懸念和笑點。

  記者隨機採訪發現,觀看《泰囧》的年輕觀眾人數較多,大部分受訪者表示“就是希望新年一樂”。應屆畢業生小陳說,今年就業壓力挺大,工作不容易找,希望能看部電影來調節一下情緒。

  《泰囧》的價值不僅僅在票房

  眾說紛紜之下,大部分業內人士認為,“以小搏大”的《泰囧》未必能徹底撼動中國電影的“大片熱”,但最起碼能激起人們對“大片熱”的冷思考。

  近10年來,中國電影市場快速發展的歷史,也是一部“國產大片史”:從《英雄》開始,到《無極》《夜宴》《赤壁》,再到《金陵十三釵》,華語電影人自己營造的“大片怪圈”已悄然改變著業界和觀眾的口味。

  “一段時間來,以‘大’為美、唯‘大’是圖的現象確實存在,行業內甚至出現過‘一窩蜂’。”上海電影家協會副主席、上海大學影視學院教授石川認為,面臨轉型升級的中國電影產業已經到了類型化、分眾化的當口,中小成本影片必將成為中國電影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期,《泰囧》主創團隊披露了影片創作過程。徐崢、黃渤等相繼表示,“品質控制”對一部中小成本影片來說,十分重要。認認真真編劇、扎扎實實演戲,“摳”准每一個鏡頭、每一段情緒,再到剪輯、錄音每一環都不鬆懈,這才是電影創作的“王道”。

  石川認為,一個隻有大片的電影產業顯然不是一個成熟的電影產業,隻有大片的市場也談不上是成熟的市場。他認為,從元旦檔期《泰囧》《十二生肖》等一枝獨秀式的排片看,國內電影市場“片源供應相對單一,中小影片競爭乏力、營銷不足,熱賣片過多佔有市場資源,排片缺乏層次和豐富性”等問題仍在不斷浮現。

  展望2013年,國產片與進口片“對峙”的局面還將長期存在。僅1月份已公布的檔期,王家衛的《一代宗師》、高群書的《一場風花雪月的事》等就將迎戰《霍比特人1》和007系列片。

  專家認為,對於國產電影而言,無論是大片,還是小成本影片都應更加注重品質本身的進步。在《泰囧》的10億元奇跡之后,一個大片與小片互補共生的時代即將來臨。

(來源:新華網)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