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現代隱友的隱居生活:三年隱居積蓄將耗盡--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理財頻道>>滾動

揭秘現代隱友的隱居生活:三年隱居積蓄將耗盡

2013年01月04日07:45    來源:廣州日報    手機看新聞

  調查顯示八成年輕人有隱居念頭 社會浮躁、工作壓力大及人際關系復雜為三大主因

  在深圳打拼多年之后,老家在湖北的小王決定離開,隻有28歲的他,在2012年的年末,終於邁出了實現自己夢想的一步——前往位於河源的山庄隱居。

  現代都市中,究竟有多少年輕人想要去隱居?據某周刊曾經進行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在參與調查約1700多人中,20至40歲之間的年輕人佔據了調查樣本的絕大部分,這些人大多居住在城市之中。根據統計,居然有83%的人有過隱居的念頭。而在被問及要隱居的原因時,社會浮躁、工作壓力大以及人際關系復雜為三個主要的方面。

  “這裡好美,我們以后就在這待下去吧!”三年前,劉先生與妻子偶然來到了河南北部的太行山區裡,望著這裡的美景,頓時就不想再回到城市裡,歸隱的念頭再也揮不去。

  實踐者:

  放棄城市隱居三年

  於是,伉儷二人放棄了在鄭州的城市生活,在這片山谷之中安營扎寨了。

  “之前確實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但是感覺活得很累,不像在這裡,有山有水,自由自在。”劉先生說。

  劉先生說,目前他們隱居的地方,原本是個位於山谷之中的小村庄,后來村民們紛紛移居,村中隻剩下了幾戶人家,一條山河從村中穿過,僻靜的環境加上秀美的風景。

  在這裡,他們向當地購買了一小塊地,還自己搭建起了農家小院。農家小院面朝大山,頗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感覺。小院的位置比較偏僻,最近的鄰居,也在數百米之外。

  “一切都是自己搭建的,房子、窯洞和小院等等。”劉先生坦言,在過去的三年中,為了能夠在山村之中自食其力,自己主動學會了很多手藝,這一切,都是在城市生活之中不可能體驗到的。

  至於自己無法制造出來的日常生活用品,劉先生和太太就會乘坐著摩托車,驅車10多分鐘,來到附近的集鎮上購買。

  但是浪漫的生活,終歸會有現實的羈絆。劉太太告訴記者,三年的隱居生活,積蓄也漸漸地耗盡。

  所以,2012年10月開始,他們將自己的農家小院中辟出一角,開設了一個小小的飯店,除了這個小飯店,他們還計劃著,在附近的山上打幾口窯洞,將來開設山中的窯洞旅館。

  對於未來,夫妻二人似乎很一致,將會一直在這片山水之中住下去。據說,也有不少人慕名而來,想來體驗一下他們的隱居生活,但是卻很難耐住寂寞,幾天下來就堅持不下去。

  行動派:

  要做就得馬上做

  即將開啟自己的隱居生活的小王,自認為是一個敢做敢干的人,所以,當知道河源一帶,有個可以讓他過上隱居生活的地方,他毫不猶豫就背上了行囊。

  小王告訴記者,也是通過在網上認識的朋友找到這裡,說有人租了幾百畝的土地,建了一個山庄,並且還蓋了些房子可以接受像他們這樣的願意到自然環境中生活的人們。

  從他那裡,記者得知,在這個山庄裡,如果僅僅是短期居住,一切都是免費的,如果長期住,則需要自己採購食物。

  如同劉先生的感受一樣,在小王看來,真正能夠將隱居實踐的人,其實並不多。他原本想多找幾個人結伴前往,但是很多人卻推說要過一陣再去,甚至有人在考慮之后說,要到退休之后才會去隱居。

  “隱居,在很多人來說都是空話,連短期的體驗都不敢!而對於自己來說,選擇在年輕的時候就去隱居,是一種對生活的追求,對人生的追求,誰喜歡污染的地方誰去,誰喜歡發財的地方誰去,大多數人都為了錢而放棄了一切,但是卻喜歡講很多空話,而不去實踐自己的夢想。我認為,要做,就得馬上動手去做。”28歲的小王,如此堅定。

  沉穩派:

  隱居也是要有經濟實力的

  而一直在鄭州發展的陳先生,顯然沒有小王那樣洒脫,屬於小王眼中那種猶猶豫豫的隱居愛好者。但是陳先生自己卻不這麼看,他認為,要隱居就得從長計議,從長計議的主題自然是“經濟實力”。

  對他來說,過上離群索居的隱居生活固然是心中向往,但是支撐自己的這個“向往”,依然需要足夠的財力作保証。

  “我仍然在繼續著自己的工作,來為未來做准備。”陳先生將自己正式實施“隱居”的時間表定在了模糊的數年之后。

  但是另一方面,他對於“隱居”,卻表達了堅定的信心,稱自己離開都市,離開人群,隻不過是一個時間的問題,“今生有這個念頭和願望,是必然要實現的。”

  但是他並不同意隱居者是處於逃避現實的說法。他認為,有些人,如同他自己一樣,是性情中人,喜歡山水、喜歡自然、喜歡淳朴的與世無爭的生活。

  尋覓者:

  徒步月余尋找隱居地

  這些“隱友”和“驢友”的區別在於,“驢友”只是路過,而“隱友”則是在隨時准備在征途中的某一點待下去。但是在眾多“隱友”們看來,要找個合適的隱居地卻並不容易。

  已經在湖南瀏陽某地扎根的呂先生告訴記者,一個被荒廢的小山村,隻有一條羊腸小道通往小山村,村子沒有電,原來的村民都已經移居山下,就是這樣一個條件簡陋的地方,卻有不少人有意前來隱居。

  有人為了尋找隱居地,花費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在雲南各地游歷,考察各地的風土人情,並且還將游歷的照片和心得放到了網上,引來了一干隱友們的關注。

  專家:

  返璞歸真的生活彌足珍貴

  廣州市社科院的高級研究員彭澎對此認為,無論古今中外的哪個社會,都會有離群索居的少數群體,而當下這些都市人的歸隱山林,相信也是屬於這樣的少數群體。此外,現代社會中,各種“控”不少,譬如手機控、微博控等等,使得一些人感覺在現代化的生活方式中,反而失去了自我,成為了被控制者,因此,他們會希望,能夠過上一種依靠自己的能力去主動生存,過上一種適應自然並改變自然的生活方式。並且,當下的社會中,也存在著一些譬如環境污染、食品安全之類的問題,對於一些當事人來說,他們也會覺得返璞歸真、純淨天然的生活方式是彌足珍貴的。

(責任編輯:李棟、賀霞)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