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商業版圖:形成3條產業鏈 欲食5千億市場【5】--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財經頻道滾動新聞

北斗商業版圖:形成3條產業鏈 欲食5千億市場【5】

2013年01月08日08:48        手機看新聞

  從2002年起,北斗星通就開始著力研發北斗海洋漁業安全生產信息保障系統(又稱“船聯網”),先后投入資金超過1億元進行研發。

  2006年9月,北斗星通與農業部南海漁政漁港管理局簽訂第一個合同,為在南海作業的首批700條船安裝設備,到目前為止已有約3萬條船安裝了相關設備。周儒欣介紹:“比如說在我們這兒就可以看到所有的漁船在什麼地方,漁民們使用北斗通信往來。”

  2012年8月,北斗星通與北京市國土資源局共同啟動了“北京市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示范工程”項目,即在密雲地質災害多發區建設32個監測點,應用於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縫、地面塌陷和沉降等地質災害的監測和預警示范。

  未來,北斗星通還將繼續開發車聯網等廣泛應用北斗導航系統的新產品。

  多年專注衛星導航產業的華力創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045.SZ)對2013年的市場前景也充滿信心。該公司不僅將為北京市1.2萬輛出租車加裝北斗導航設備,其提供的北斗導航手持設備也將在2013年4月開幕的第九屆中國(北京)國際園林博覽會中大展身手。

  此外,中國已全面啟動北斗芯片和終端的研制工作,並啟動北斗行業應用示范項目,包括交通運輸部的“重點運輸過程監控管理服務示范系統工程”、中國氣象局的“大氣海洋和空間監測預警示范應用”等。

  由於導航系統對國防和民用產業的重要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促進北斗的應用,在此背景下,北斗導航產業將迎來大規模發展。

  根據科技部近日印發的《導航與位置服務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顯示,“十二五”末,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要形成1000億元以上的規模,初步建立5個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培育30家創新型企業。

  這意味著國家對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相關扶持政策的進一步落實。

  可以預見,隨著北斗系統的試運行,原有GPS產業鏈上各環節企業的介入,一場激烈的競爭將在下游研發和應用領域展開,未來大規模的應用也即將到來。

北斗商業版圖:形成三條產業鏈欲食5千億市場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衛星系統總指揮李長江 本刊記者 肖翊 攝

  5000億展望

  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還處於較為幼稚階段,加之北斗建設尚未完善,產業化發展過程中會面臨很多問題與困境。

  當前國家相關部委安排了專項資金、專題項目,希望以示范為主,帶動、牽引促進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的發展。

  然而,同支持物聯網、雲計算、智慧城市一樣,目前中央與地方相關部門對於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的政策扶持都存在“撒胡椒面”的做法。按照相關主管部門人士的說法,因為新興產業往往需要在摸索中前行,作為主管部門也很難知道哪塊雲彩有雨,因而也就隻能是廣撒網。

  在北斗誕生之前,中國的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主要是從GPS應用開始,由一批小公司自發地、盲目地投入,很長時間內進入不到主流產業體系。由於沒有國家的大資金投入,發展過程中更多是“雷聲大,雨點小”,長期沒有納入國家的整體規劃。盡管目前從事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的相關公司超過6800家,從業人員數量約為15萬~20萬人,總投資規模500億元左右,但整個產業仍呈現“小、散、亂”局面。

  華力創通常務副總經理王偉告訴《中國經濟周刊》,目前產業發展的瓶頸在於導航芯片價格偏高。隨著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正式商用,以及國家政策的持續支持,破解之法並不難覓。“通過繼續擴大芯片產量,在芯片上集成更多功能,讓用戶數量達到更大規模,芯片價格自然就降低了。”

  中國衛星導航與定位協會方面認為,隻有通過大額的投入,形成良好的國家級基礎設施和共享平台,突破產業發展的技術瓶頸和壁壘,形成良好的產業發展大環境,才能培養促進數千億元乃至上萬億元的產業的形成發展。

  北斗的發展和完善將為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帶來轉機。

  冉承其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發布會上透露,2012年衛星導航產業已經超過1200億元,將來中國該產業會突破5000億元人民幣。與此同時,北斗總設計師、中國科學院院士孫家棟也認為,未來兩年內,中國將迎來北斗系統應用產業化的高潮。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