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之聲報道,悲觀彌漫的紡織服裝業終於見到一線曙光,昨天(20號)的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年會公布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數據,去年國內紡織服裝的消費增長了將近二成,業內人士借此都在為干紡織的企業家打氣鼓勁兒。
說一個行業利潤微薄,常常用“薄如刀片”來形容,我國紡織服裝行業本來利潤就不高,又趕上去年外需不振,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高勇介紹,預計2012年全行業實現利潤2500億人民幣,全年出口大約2600億美元,兩者同比增長都不超過3%。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感嘆,干紡織的企業家不容易。
姚景源:我知道紡織行業真的是十分困難,但是我們大家在這麼困難的情況下,我們還堅守這個行業,我覺得令人尊敬,中國這幾年有了毛病,就是全社會都忽視實體經濟,干實體經濟辛苦、不掙錢,我認識一些企業家,隔了兩年又見面了,給我一張名片,一看不干企業了,干基金去了。
紡織服裝行業掙的是辛苦錢,出口形勢好的話日子就還行,但去年我國紡織服裝產品在歐美市場的佔有率也開始下降,企業很糾結,金融危機的余波一年年延續,就這麼堅持下去到底有沒有希望?對此,高勇拿出一個數據,給人心浮動、士氣低迷的紡織業打氣。
高勇:內需方面,2012年1-11月,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裡面,紡織服裝的消費增長了18.2%,這是一個出人意料的數據,遠遠高於全社會的消費零售總額百分之十四點多的增速。所以我們現在還拿內需不足來作為行業下滑的主要原因,這會越來越站不住腳。
在一片灰色的數據中,紡織服裝產業內需市場的強勢翻紅,讓企業多少看到了希望。對內需市場的啟動,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范劍平說,隨著國家對房地產價格和農產品價格的調控,以及城市化的推進,從今年開始,國內衣著服裝類產品的消費長將進入一個長達10年的上升階段。但他提醒,要想把國內市場的大蛋糕吃到嘴裡,還得從善待國內消費者做起。
范劍平:我坦率講,我從來不在國內買服裝,我買襯衣都是到歐洲出差的時候順帶買,非常可氣的是,國內買的那個扣子,回來都要重新釘一遍。為什麼出口的時候,我們能夠達到人家最苛刻的標准,而我們內銷就不能呢?食品已經是有前車之鑒了,以為國人好糊弄,到最后把自己給玩進去了。所以紡織服裝行業一定要善待國內消費者。(記者王浩)
(來源:中國廣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