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實現能源經濟與生態文明協調發展--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努力實現能源經濟與生態文明協調發展

——關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調查

中央黨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2013年01月25日07:0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投入大量資金實施退牧還草、退耕還林等生態工程。同時,把防沙治沙與調整沙區產業結構、發展地方經濟、增加農牧民收入結合起來,形成一定規模的沙草產業。圖為群眾在位於鄂爾多斯市杭錦旗的庫布其沙漠腹地種植沙柳。
  新華社記者 任軍川攝

  如何在發展工業文明的同時建設生態文明?如何實現能源經濟與生態文明協調發展?這是欠發達地區和能源富集地區實現科學發展必須回答的重大問題。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在解決能源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的矛盾方面進行積極探索,取得了明顯成效。前不久,圍繞“促進能源經濟與生態文明協調發展”這一主題,中央黨校專題調研組赴鄂爾多斯市進行了調研。

  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推動能源經濟與生態文明協調發展

  鄂爾多斯市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通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能源經濟與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其基本做法是抓好“三結合”。

  能源經濟與結構調整相結合。堅持能源經濟立市戰略,大力調整經濟結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一是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目前,在建和已建成的煤化工、天然氣化工和氯鹼化工生產能力過千萬噸,形成了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新的支撐點和帶動力。二是加快發展裝備制造業。截至2012年6月底,裝備制造基地引進項目50個,協議總投資近4000億元。三是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金融、物流等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四大物流基地和文化產業園區等一批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全面推進。四是加快統籌城鄉發展步伐。制定出台了“四個一”(為轉移農牧民提供一套住房、找到一份工作、落實一份社保、發放一份補貼)人口轉移政策,“一市兩區、兩大組團”的城市框架基本形成。

  以人為本與人才強市相結合。一是堅持把滿足各族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努力實現富民強市。近兩年,市和旗區兩級財政支出的50%以上用於民生和社會事業。二是堅持以人為本,實施科教興市和人才強市戰略。建成我國煤炭間接液化完全自主技術產業化第一條生產線和世界首條煤間接液化生產線﹔啟動啟迪科技園分園、鄂爾多斯低碳谷、中科院大科學裝置項目及高新技術育成中心、中國工程院轉基因項目等。

  工業文明與生態文明相結合。正確處理發展經濟與保護生態環境的關系,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一是大規模推進煤炭資源整合﹔二是大力淘汰落后產能﹔三是推動沙化治理由“英雄治沙”、“模范治沙”轉向“企業治沙”﹔四是在黃河南岸自然灌區開展水權轉換節水改造工程和水沙置換節水改造工程前期工作﹔五是全面實施禁牧休牧輪牧政策,制定優化開發區、限制開發區、禁止開發區的“三區”規劃。

  在“力量轉移”中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鄂爾多斯市實現能源經濟與生態文明協調發展的深層原因是什麼?通過調研我們發現,主要是通過“力量轉移”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研究表明,在從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再向后工業文明轉變的過程中,社會發展有一個由物力向能力轉移的“力量轉移”過程。從這一認識出發,鄂爾多斯市委、市政府結合實際,注重通過推進“力量轉移”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在從農業文明邁向工業文明的過程中,充分利用物質驅動力(“羊、煤、土、氣”)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當前,則通過提高思想認識、明確政策導向、搞好制度安排來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聚集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力。具體來說就是:第一,調整產業結構,積極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第二,注重人力資源開發和人力資本投資,積極推動科技創新﹔第三,把生態文明理念貫穿於工業發展過程,積極發展綠色經濟、低碳經濟﹔第四,尊重勞動、鼓勵創新,積極營造憑本事吃飯、憑成績立足的社會環境氛圍。實踐証明:“力量轉移”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廣大欠發達地區實現科學發展應善於把握和積極推動“力量轉移”﹔鄂爾多斯市以“三個結合”實現能源經濟與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實際上契合了“力量轉移”的發展趨勢。

  (執筆:韓慶祥 王海濱)

(責任編輯:楊迪、劉陽)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