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驅動:實名制有“名”無“實”
“購物卡不像現金那麼赤裸裸,但披上了一層人情外衣。”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教授譚啟平說,隨著中央強調加強作風建設,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運行日漸公開透明。但是,購物卡往往可以開成辦公用品發票,不僅使福利變相存在,同時也能成為沖賬和避稅的工具。
由商務部發布的《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已經實施2個多月,但記者實地走訪多地發現,實名購卡規定仍然形同虛設。
記者20日來到合肥市經開區沃爾瑪超市團購中心,表示要買12000元購物卡。售卡人員始終未提及實名購卡規定,隻在刷卡交易時要求提供一個身份証號。
在南京、沈陽等地一些大型百貨商場,工作人員對大額購卡實名登記“可有可無”,甚至有工作人員暗示記者找門口的卡販子,“他們有很多身份証,你買多少都行!”
更令人擔心的是,近期一種電子購物卡在網上熱銷,隻需賬號、密碼就可進行消費,支付手續費還能把金額轉入支付寶、銀行卡,讓套現變得異常容易。
記者撥通奧斯卡購物網站的客服電話,詢問是否可以制作大面值的購物卡。這家專業銷售電子購物卡的網站客服人員表示,任意面值的購物卡都能制作並且不需要實名信息登記,發票可以開服務費或培訓費,並隨即為記者轉接了銷售人員的電話。
面對記者“購物卡作為單位福利發放,能否增加一些指定的超市、商場等消費場所”等要求,銷售人員直接表示,“花3%的手續費可以轉充支付寶,5%的手續費可以轉充銀行卡。”
業內人士透露,購物卡實名制有“名”無“實”,主要是利益驅使助長不正之風。購物卡市場每年產生的巨額現金流相當於一筆巨大的“沉澱資金”,這些數億元以上的資金,對商戶是一大筆“無息貸款”,經營操作空間巨大。“如果拿去做投資,出現投資失誤、資金虧損等情況,購卡人的權益將無法保障。”
購物卡折現:剎剎不正之風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不少送禮的人心態都是“送東西未必人家能喜歡,購卡送禮方便折現。”
對此,南京師范大學社會學教授吳亦明表示,“禮品回收行業就是看准了‘用的不買,買的不用’這個特點,一些單位為了規避財務檢查,用公款購卡對員工發‘福利’,有的還虛開發票入賬,這種不正之風也該剎剎了。”
如何遏制購物卡腐敗?專家認為,一方面稅務、工商公安等部門要加大對購物卡銷售、回收、套現的全過程監管,商務部門應加強發卡企業管理,工商部門應及時介入查處商業欺詐、保護消費者權益,公安部門打擊違規倒卡行為等。另一方面要嚴查公款購卡行為,稅務部門要加大企業賬目的核實與發票查驗,從源頭堵住易發生的節前腐敗。
“要防止一些單位節前突擊花錢搞‘公關’,讓專項預算更科學,明細更具體。”遼寧省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王新認為,對出具虛假發票、挪用公款購卡進行公款消費等行為加大查處力度,強化黨員干部的作風教育,以扭轉當前節日送禮的不正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