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代証券人回首:闞治東 起落申銀【2】--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財經研究院特約顧問>>闞治東>>相關報道

中國第一代証券人回首:闞治東 起落申銀【2】

來源:《財經》

80年代末期,他擔任中國工商銀行上海信托投資公司專管証券業務和投資業務的總經理,旗下靜安証券業務部是全國事實上最大的股票發行市場、交易市場和管理機構﹔1990年,闞治東轉任工行上海分行從人民銀行上海分行手中接來的申銀証券公司總經理,依托工行上海分行的網點支持,迅速使其成為全國第一大券商﹔
2013年01月30日15:03        手機看新聞

  《財經》:“市場上一直認為申銀証券的風格保守,你怎樣評論這種說法?”

  闞:市場上認為我們風格保守是有原因的,因為申銀的相當一批人、包括我自己都是來自銀行系統,相對來說,銀行的風格就是比較穩健,從安全角度考慮得多。我在銀行裡做過會計、信貸、信托,因此很知道風險的控制。

  但是穩健決不等於保守,我們在証券市場上創出的多個第一就說明我們是有開拓性的。當時市場上有一個比喻:申銀像一個40多歲的中年人,既穩健又有沖勁。

  我一直不贊成証券公司坐庄,除了要考慮合法性問題以外,我認為風險也太大,因此我們的自營業務一直都比較穩健。

  至於申銀如何賺錢,大體是在最初的原始積累時期賺了幾筆,后來則是靠公司內部有效的激勵機制。

  初期賺的主要有兩筆,一筆是買賣國庫券賺的。1990年的時候,市場上國庫券價格差異非常大,同一券種,在黑龍江隻賣80多元,上海就要賣100多元。在大部分城市的國買賣櫃台上,買者少,賣者多﹔而在上海的國債買賣櫃台上卻恰恰相反,買者多,賣者少。

  正好當時要清理整頓各家銀行的信托投資公司,工行哈爾濱信托公司手中有2000多萬元的國庫券,必須在清理整頓過程中處理掉。他們就給我打電話,問我要不要,我說你先報個價格,結果他們報了一個非常低的價格,我算了算能夠賺20%的利潤,馬上告訴他們我們下午就帶著支票到。

  協議簽了,但是把這些國庫券運回上海就費了勁了。當時的國庫券全是實物券,面額最大的才10元,結果我們裝了十幾個麻袋、十幾個箱子,又擔心路上被人搶劫,租了一節火車的貨車車皮運回來,哈爾濱工行的經濟警察加上我們的經濟警察,還帶了好幾把槍,一路上換著班地休息,運回了上海。這一筆我們賺了400萬元的利潤,在當時是非常巨大的一個數字。

  第二筆就是從老申銀手中接過來的400多萬元電真空。雖然在1990年8月份轉給我們的時候是105元,市面上隻賣到80多元,但是証券市場很快開始出現供求嚴重不平衡的現象。當時我設計了一個漲停板制度,最初的漲停板是10%,結果市場反映強烈,一下子在我們靜安和虹口兩個營業部門前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黑市,比如營業部內挂牌價格是110元,黑市上的價格就會達到115元或者120元。就這樣,一個月以后,在我們申銀証券的開業典禮上,105塊買來的電真空黑市價格已經到了400多元,后來到過480元,這一筆我們賺了1500多萬元。那天人行上海分行龔浩成行長來剪彩,看著我們花了400萬元在威海路建成的辦公室和營業部說:“這些都是我白送給你的。”

  申銀証券正式開業之后,我們建立了一套激勵機制,公司搞了8級工資制度,每級下面又設無數等級,同時將每個部門利潤的4%作為提成,一下子公司的利潤大增。1989年,靜安營業部的業務收入隻有120萬元,扣掉各種費用還虧損﹔到了1990年,申銀証券實現利潤500多萬元﹔1991年實現利潤2500萬元,1992年實現利潤1個億,后來連續多年利潤翻番增長。申銀証券公司,以及后來的申銀萬國証券公司每年的利潤指標長期處於全國同行第一。

(責任編輯:達昱岐、賀霞)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