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多來降價10輪,中移動手機國際漫游話費7月1日前將全部降至3元/分鐘以下,並簡化為“1元/2元/3元區”
以前一出境,打手機的話費就貴得嚇人,天價微博、天價漫游、天價QQ等“天價系列”國際漫游資費賬單,不僅僅是媒體上時不時出現的熱點,更刺激著手機一族的神經。用戶心存期望:手機漫游何時變得不那麼貴?漫游資費何時能降到“親民價”?
出境不敢開機成歷史
中國移動日前宣布,從昨天起,中國移動面向美國、韓國、新加坡、中國香港等180個熱門出訪國家和地區實行1元/2元/3元區漫游新資費。中國移動客戶漫游至該180個國家和地區時,主被叫為0.99元/分鐘、1.99元/分鐘或2.99元/分鐘,最高不超過3元/分鐘。中國移動相關負責人還透露,180個熱門國家和地區國際漫游資費納入“1元/2元/3元區”漫游新資費系列后,仍有俄羅斯、古巴等57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漫游資費遠高於這一標准,“目前正抓緊與各運營商的談判,7月1日前,將全部納入漫游新資費系列”。歷時3年多,歷經10輪降價,7億中國移動手機用戶,漫游出境終於可以不被“天價”漫游費嚇得不敢開手機。
手機國際漫游資費不僅貴並且繁復,如今移動手機可以漫游的國家和地區達到237個。昨天之前,曾分成21個資費區,不同的國家和地區,資費標准不僅不一樣,並且差異非常大,從每分鐘0.99元到五六十元不等。不僅如此,手機用戶就是漫游到同一個國家和地區,選擇不同的運營商,漫游資費也不一樣,有時能差上一兩倍。因此,“手機一族”漫游出境前,不僅要查詢漫游地的資費,還得記清楚各家運營商的資費高低,到了漫游地,得手動選擇運營商,“真是頭都大了”。
接下來繼續唱“降調”
中國移動自2010年啟動國際漫游資費定價模式創新,之前已先后進行了9輪降價,並將繁復的國際漫游資費簡化為1元、2元、3元三類。昨天起,漫游到180個熱門國家和地區,不論是撥回“家”的漫游電話,還是接聽“家裡”來電,最貴不超過每分鐘3元。像南非,最早的時候,撥打回上海的電話,每分鐘資費高達30多元。如今,隨著到南非旅游、商務的人員越來越多,中國移動有了與南非運營商談判的“籌碼”,漫游資費已降到2.99元,塞爾維亞更是從60多元降到了2.99元,是降價幅度最大的。此外,像中國公民出境旅游最愛的美、法、英、德、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甚至毛裡求斯、博茨瓦納等新興出境旅游目的地,漫游資費都降至了“1元/2元/3元區”。
據中國移動介紹,目前仍有俄羅斯、古巴等57個國家和地區的漫游資費高於每分鐘3元,甚至高出許多。像俄羅斯,撥回中國大陸的漫游資費高達每分鐘33.99元,古巴為29.99元,津巴布韋為39.99元,漫游資費仍高高在上。據悉,中國移動將繼續通過國際公司,逐一與這57個國家和地區的各家運營商進行結算談判,利用線路直連等新技術降低運營成本,今年7月1日前將把這最后57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漫游資費全部納入“1元/2元/3元區”資費體系,屆時漫游資費的降幅將是非常大。
漫游流量套餐“上桌”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手機上網甚至超越了電腦上網,數據流量已開始與語音通話“平起平坐”甚至超越語音。但國際漫游時上網資費至今仍是天價,每兆收費數十元至上百元。在俄羅斯刷幾條微博,產生了數千元話費的“天價微博”是2011年底關注度最高的熱點新聞之一。“出境漫游時關閉數據業務”成了運營商編寫的“漫游秘笈”之一。智能手機真的隻能在境外無所作為嗎?數據漫游一直與“天價”為伴嗎?
中國移動在此次發布國際漫游新資費時,也推出了11個國家和地區漫游流量日套餐、包多天、包月套餐,這11個國家和地區都在亞洲。據透露,7月1日,有望推出更多國家和地區的漫游流量包天、包多天、包月套餐,並且這些套餐可以靈活組合,按需申請使用,漫游數據流量資費也將逐步降低至親民價。
全球國際漫游費均高
全球電信運營商的國際漫游資費一般根據與境外運營商的結算成本確定,而結算成本往往需要與每一家運營商單獨談判,部分國家與地區如果隻有一家運營商,結算談判將非常困難,目前全球國際漫游資費普遍較高,部分國家與地區的結算成本居高不下。
全球主流電信運營商提供的國際漫游資費呈現兩大特點:一是定價復雜。如英國和日本運營商提供的國際漫游資費,對不同國家的資費不同,同一國家內不同運營商的資費也可能不同﹔二是價格偏高。如美國運營商的國際漫游資費一般不低於6.1元/分鐘,日本運營商的國際漫游資費最高達61元/分鐘。
據介紹,中國移動實行“1元/2元/3元區”國際漫游新資費之前,國際及中國港、澳、台地區漫游資費分為21個資費區,不同國家或地區的資費差異較大,價格從最低的0.99元到五六十元不等。對此,中國移動通過成立國際公司加強境外結算談判、利用線路直連等新技術降低運營成本的基礎上,根據客戶最常用到的“撥回大陸和漫游地被叫”兩項資費,將180個國家或地區劃分到了“1元區、2元區、3元區”3個資費區,創新了國際漫游資費定價模式,改變了國際漫游高資費現狀。
手機漫游出境“金礦”待挖掘
每年手機漫游出境量有多大?來自中國移動的統計信息顯示:去年,共有2059萬人次手機漫游出境﹔預計今年春節期間,漫游出境的手機將達到200萬左右。記者粗略估算,如果以平均每次漫游5天,每天撥打接聽電話5分鐘計算,即使是按最便宜的1元區資費計算,春節期間,200萬手機漫游貢獻的話費就達到5000萬元左右,加上短信、數據流量的國際漫游,收入將更可觀。
盡管按照運營商的資費標准,國際漫游通話分為四種“情景”,即撥回中國大陸、漫游地接聽電話、撥打其他國家和地區電話、撥打漫游地電話,但90%以上的國際漫游電話都是前兩類,即撥回“家”的電話與接聽“家裡”來電。此外,上網、收發短信也是國際漫游經常用到的主要業務。統計顯示,漫游上網主要是上微博、收郵件,收發短信更是手機一族在國際漫游時用得最多的手機業務,甚至有不少手機一族出境旅游時,每天定時開幾次手機,收短信、回短信,既與家人、朋友保持聯系,又省下了國際漫游電話費。
一位手機用戶說,他有一次去非洲旅游,接聽了一個來電,沒想到是推銷電話,好心跟對方說了句“我在國外,不方便接聽你的電話”,沒想到被對方惡狠狠地回了一句“出國有什麼了不起”,不僅窩了一肚子氣,還需為這個騷擾電話付30多元的漫游費。從此,這位手機族出國旅游時就盡量不開手機。還有不少手機族,漫游時盡量用微信等工具,“每天到酒店,用大堂的免費WiFi收朋友的微信留言,再用微信回復。”目的都是為了省下不菲的國際漫游費。
運營商的話務量統計信息顯示,隻要漫游出境,手機用戶的話務量就會猛降。比如,這個手機用戶平時在國內話務量每月500分鐘,出境可能連100分鐘也用不足。大幅降低國際漫游資費,可以改變手機族漫游時的用手機習慣,從“不敢用”“盡量少用”到可以“比較放心地用”。畢竟,手機作為隨身通信工具,開機才能“聯接世界”。(記者 沈敏嵐)
(來源: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