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追蹤問題“神戶牛肉”:要麼用國產肉冒充 要麼賣的是走私肉
本報曾系列報道了廣州個別日本料理餐廳叫賣的“神戶牛肉”不是水貨就是冒牌貨,昨天記者從越秀區工商分局了解到,目前已認定並處罰了心魚日本料理等餐廳虛假宣傳欺詐消費者的行為。
隱蔽兜售:口頭推銷“和牛” 菜牌卻不寫
央視記者在對上海、北京等地的多家日式料理餐廳進行調查后發現,以神戶牛肉作為招牌的餐廳為數不少,並且都聲稱他們的牛肉是從日本進口的,有的還說日本進口的牛肉口感和營養上是國內無法比擬的。根據暗訪錄像,上海歌舞伎料亭大堂經理說,牛肉是從日本過來的,用來做鐵板最好的牛肉是“A5”,每150克售價880元。央視記者折算發現,這種號稱日本進口的神戶牛肉售價折合下來每公斤至少在兩三千元以上。
央視記者還發現了奇怪的現象,就是這些售價昂貴的神戶牛肉,按照常理應該成為這些日式料理餐廳的招牌菜,記者走訪的餐廳的菜單上都沒有日本神戶牛肉的字樣。
日本一方面是高檔牛肉的產地,同時也是瘋牛病的疫區,為了保護我國民眾的健康安全,從2001年開始我國全面禁止進口日本牛肉。其后記者跟隨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管局的執法人員突擊檢查。執法人員發現,雖然這些日式料理餐廳在給客人介紹的時候都說自家的牛肉絕對是從日本進口的神戶牛肉,但是面對檢查的時候卻都不承認牛肉來自日本。
防瘋牛病:2001年起禁止進口日本牛肉
央視報道指出,我國之所以從2001年開始禁止進口來自日本的牛肉,是因為日本是瘋牛病的疫區。更為可怕的是,瘋牛病不僅是牛會患上的一種疾病,還會傳染給人類,而且一旦人感染,后果非常嚴重。質檢總局瘋牛病檢測實驗室主任馬貴平接受央視採訪時指出,人可能通過食用被瘋牛病污染的牛肉或食品感染瘋牛病,也可能通過已經得了瘋牛病的人的血液感染,目前瘋牛病沒藥可治。
央視報道指,自從2001年國家禁止進口日本牛肉后,上海口岸查獲的走私牛肉數量開始增加,到2007年達到最高峰的3412公斤,近幾年來,隨著檢驗檢疫查驗力度的加強,查獲的走私日本牛肉的數量已經明顯下降,到2012年為534公斤。
屢禁不止:處罰力度小 利潤空間大
央視報道指,雖然數量在不斷下降,但是走私日本牛肉卻依然沒有被杜絕,有一個主要因素就是走私牛肉背后的巨額利潤空間,央視報道指,利潤可達10倍。
報道還引述法律專家的話指出,造成走私日本牛肉屢禁不絕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處罰力度不足,按照我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實施條例》的規定,未經檢疫的動植物不得攜帶入境,違反這一規定的可處以5000元以下的罰款。而這樣的懲處力度在巨額獲益面前顯得微乎其微,無法達到警示和懲戒的作用。
心魚接處罰通知 被要求修改菜單
本報在去年也曾報道廣州市內一些日本料理餐廳叫賣“神戶牛肉”,服務員在對客人介紹時都宣稱牛肉來自日本,但到了執法人員檢查時,就都三緘其口,要不就表示牛肉來自澳洲或為國產牛肉。
記者再次回訪相關餐廳,發現被調查后餐廳的服務員在介紹時都改口牛肉來自澳洲。昨日,本報記者從負責上述案件的天河區食藥監部門人士處了解到,去年對除了上述餐廳進行調查外,還加緊了監管巡查,暫時沒有再發現類似情況。
不過記者此前跟隨檢查時,有執法人員坦言,查處阻力較大,因為餐廳一般不在菜牌上標明產地,只是寫“和牛”,鑒於和牛在澳洲和國內都有,無法定性為違規。即使服務員給客人介紹時宣稱為日本牛肉,但真正檢查時餐廳可以推脫指服務員“不了解”情況,無法成為証據。
另一家位於越秀區的餐廳則在去年年底關店裝修,不再做日本料理。昨天下午,記者從越秀區工商部門了解到該日本料理餐廳的查處結果。越秀工商分局廣衛工商所對該日本料理餐廳提供的進銷貨記錄等單証進行了核查,該餐廳負責人當時稱,制售日本料理等菜品使用的原料牛小排,全部由位於荔灣區的豪裕公司提供,進貨價格大概為140元/公斤,這與菜品的標價相差甚遠。
然而,雖然心魚採購負責人的說法與提供的單據都顯示,牛肉制品的進貨來源是豪裕公司,但豪裕公司相關負責人自始至終都堅稱:並未供應牛肉制品給心魚餐廳。
此后,工商、食藥監等多部門持續追蹤調查,發現該日本料理餐廳使用的牛小排等原料並非日本和牛。“目前已認定心魚日本料理在菜單上的宣傳屬欺詐消費者的行為。”日前,工商等多部門已聯合向心魚日本料理餐廳發出了處罰通知書,其中包括修改菜單。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