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春節的“特色菜”--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財經頻道滾動新聞

兒時春節的“特色菜”

2013年02月08日10:33        手機看新聞

  □ 柏興武

  我對收藏並不感興趣,卻把一尾木雕鯉魚當寶貝一樣用絨布塊包好收藏著。這尾木雕鯉魚跟食用魚大小相似,它翹起可愛的小嘴,眼睛圓鼓,鱗片層次分明,背翅彎斜,尾翅向右彎曲,四片腹翅向后,似在游動,栩栩如生,讓人喜愛。

  每年春節即將來臨的時候,我總會從箱底拿出我的木雕鯉魚刷洗得干干淨淨,晾干后放在鋪有紅布的大碟子裡,放在我的櫃子上供來客觀賞。等過了正月,我再把木雕鯉魚洗刷一次,在溫暖的陽光下晒干,寶貝似地放在紅絨布上包好放進有驅虫藥的小木箱裡,再把小木箱放進箱底。

  客人觀賞這尾木雕鯉魚時有好奇者,我會津津有味地說著有關木雕鯉魚的人和事。木雕鯉魚是我兒時家鄉的“特色菜”,那時,也是家家必備的“待客菜”。

  兒時,生活條件差,能省則省。過年時,雖然家裡能分點魚,但是那點魚一餐都不夠,鄉村人好客,正月裡親戚來來往往,“魚”與“余”諧音,象征著富貴,客人來了怎麼能沒有魚?於是,家家戶戶有了木雕鯉魚。

  過年了,大家把木雕鯉魚拿出來清洗干淨,放在鍋裡久蒸殺菌。正月裡,親戚開始互相走動拜年了,招待客人的時候,桌子上都有一盤色香味俱全的紅燒鯉魚。鯉魚嘴圓翹,鯉魚尾高翹,整個魚身上面沾滿了香噴噴的香料,讓人滿口生津。幾杯酒下肚,主人拿雙公筷指著魚背說:“來,大家別客氣,吃魚,吃魚!”說著用筷子把魚嘴、魚尾、魚身上的蒜苗、碎辣子等香料輕輕地扒拉在盤子裡。大家會意地笑著說,年年有“魚”,年年有余,好,吃魚。筷子卻不去點魚身,隻用筷子點一下香料放進口裡吸溜一下,然后舉杯說:“好手藝!香,真香!來,大家干杯!”

  木雕鯉魚這道春節“特色菜”也有讓主人尷尬的時候。這主要是來了生疏的遠客。盡管事先有人悄悄地告訴他,那魚是木雕的,只是在上面撒了爆炒的香料而已。但是,因為客人沒有養成習慣,或者幾杯酒后忘記了叮囑,經不住那可愛的魚兒的誘惑,把筷子插向魚身,發出聲響。此時,為了化解主人的尷尬,在座有威望的長輩會立即說:“好!鯉魚跳龍門了!”大家都開心大笑,尷尬也就過去了。

  現在,條件好了,木雕鯉魚待客已成歷史。村人的木雕鯉魚早已無影無蹤,我卻把它當寶貝珍藏。因為我知道,我收藏的不僅僅是一尾木雕鯉魚,而是一段歷史。這段歷史可以讓我們的后代知道加倍珍惜現在的好日子,努力創造更美好的明天。

(來源:中國質量報)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