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城中村村民成“房爺” 房租普遍月入十萬【2】--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財經頻道滾動新聞

深圳城中村村民成“房爺” 房租普遍月入十萬【2】

2013年02月19日09:16        手機看新聞

  富豪村民不懂如何理財 金融機構爭搶

  僅僅依靠租金收入,深圳城中村的村民們就已經是“隱形富豪”。盡管從未有過確切的統計,但這一群體毫無疑問成為深圳各大金融機構爭奪的黃金客戶。甚至連這些人的遠方親戚,也有許多銀行網點在編制緊張的情況下爭相提供工作崗位。一家國有銀行的行長告訴記者,各家銀行都有拉存款的壓力,而銀行一旦有村民“關系”的員工,就可以輕鬆完成存款任務。而且這些村民都很注重親情,一旦有人選擇了一家銀行,會帶動七大姑八大姨都將錢款轉存這家銀行,這比磨破了嘴皮子做工作有效得多。

  深圳城中村的村民,不僅是國內銀行的優質客戶,甚至也是國際大行的目標。一位國有銀行私人銀行部的經理向記者透露,在與一位客戶交往中,客戶拿出一張國際信用卡消費,盡管他見多識廣也不認識,經詢問后才得知是一張瑞士銀行的黑金卡。這位經理告訴記者,國際上很多優秀的私人銀行低調而神秘,成為其客戶要有相當高的資產門檻,而正因其私密性相當好反而並不為人所知。而這也讓他見識到普通村民的不普通,其背后蘊藏的財富實力究竟有多巨大。

  “對於城中村的村民來說,的確是吃穿不愁生活無憂。”戴先生告訴記者,擁有巨大的財富反而使得不少人失去了生活的目標和動力,城中村的村民們幾乎都沒有正規的工作,每天吃吃早茶打打麻將度日。而他身邊也有一些人賭博、賭球,將家產敗光,生活一敗涂地。盡管只是個案,但在優良的生活條件下,村民們不過是炒股、投資、買房,除了錢之外不再有任何值得稱道的成就。

  投資風格保守 最大花費是子女教育

  對於巨額財富如何打理?戴先生的回答非常簡單:除了日常花費外全部存到銀行裡。而他的理由也很簡單:他的文化水平低,不太懂如何投資,而他的錢也足夠多,因此不需要冒風險去賺更多的錢,“我希望的就是保留住現在手上的一切”。除了偶爾炒炒股票,戴先生的錢主要放在銀行,也會考慮購買理財產品,但隻有一個要求,那就是保本,而對於收益並不在意。他評價自己打理財富的態度“非常保守”,不隨便投資、也不懂如何去投資。對於給他帶來巨大財富的房產,戴先生表示永遠也不會賣掉,而是在將來全部傳給孩子。

  和其他村民一樣,戴先生目前花費最多的就是孩子的教育。戴先生有一個12歲的兒子,正在上小學六年級,每月花費都要一兩萬元。對於開支,戴先生介紹說除了學校費用外,還要請家教、上補習班,購買衣服文具以及其他所需,定期外出游玩開闊視野,與朋友同學交往……一個孩子的花費甚至超過了一家人。而在未來戴先生還打算把孩子送出國留學。盡管對於孩子的未來發展沒有設定具體目標,但他認為自己這一代的村民吃了沒有文化的虧,希望孩子能夠有自己的發展,即使不會有多大的成就,也不要簡單地接受他的房產來繼續生活。

  招行私人銀行部常務副總經理王菁告訴記者,在私人銀行的客戶中,上一代的村民投資風格都比較保守,以謹慎為主。而他們的子女盡管很多都接受了高等教育,甚至不乏出國留學者,但他們更注重精神層面的東西,包括文化等,因而對於財富的收益水平並不是格外重視。隨著上一代的老去,擺在面前的將是財富如何順利傳承的問題,因而未來包括法律等在內的內容將成為這批城中村村民考慮的焦點,而這也將是私人銀行的發展方向。

  電視中一位律師在做客一檔新聞節目侃侃而談。戴先生告訴記者,這名律師是他的初中同學,后來這名同學出國留學,現在在深圳律師界內小有名氣,而他則早早與一位城中村“村姑”結婚,兩個人的人生走上了不同的軌跡。盡管很肯定律師同學的成就,但他表示自己並不羨慕,“他那樣的生活也很累”,戴先生表示,自己目前的生活平靜、安逸、低調,正是他所希望和追求的。

  “有的時候我也感到自卑”,戴先生神情有些黯然地說,他並沒有多少知識,文化水平不高,如果不是命運讓他成為城中村的村民,他都不知如何維持生活。“現在讓我出去找工作,我恐怕找不到一份工作。”他自嘲地說。(記者 徐維強)

(來源:上海証券報)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