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6日訊(記者 李焱 專欄微博)“低勞動力成本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日前,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在兩會間隙回答記者提問時再次提出這一警示。
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在接受記者採訪。中國經濟網記者李焱/攝
李委員表示,藍領工人,特別是建筑工人的工資在不斷上漲,速度遠遠超過GDP。因為這部分人多來自農村,他們的機會成本在城市,在建筑行業,所以農業生產的成本不可回避地在不斷提高,又不可回避地會轉移到農產品價格上來。“如果農產品價格上不去的話,誰願意生產呢?不能總是靠政府補貼呀!這就是基本的通脹壓力所在。”
李稻葵委員認為,除上述因素外,全球性的流動性過剩,全球性的資產價格、大宗產品價格上漲,也會導致輸入性通脹持續不斷地壓向中國經濟。“今年物價上漲3.5%的目標雖然可以完成,但是要經過艱苦的努力,社會各界應該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備。”
至於輸入型通脹,李委員認為,這在很大程度上不取決於我們,而取決於國際市場。他說,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輸入性通脹壓力不是太大。因為跟我國情況類似的印度、巴西、南非等國經濟前景不好,宏觀增長在放緩,對原材料的需求不像以前那麼旺盛,所以國際市場大宗產品的市場價格不像兩年前那樣居高不下,這客觀上講是一個比較好的條件。正因如此,李稻葵委員認為,在目前階段適當加快一點基礎性建設投資是有道理的,但很難講再過半年或一年情況會怎樣,所以隨時要保持高度警惕。
委員小資料:
李稻葵,原籍安徽鳳陽,生於北京。高中就讀於四川省重點學校成都第七中學。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佛裡曼經濟學講座教授、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更多報道請見中國經濟網“尋求推進改革開放的最大公約數——2013兩會專題”
(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