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內需是經濟發展戰略基點--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財經頻道滾動新聞

擴大內需是經濟發展戰略基點

2013年03月07日10:17    來源:北京日報    手機看新聞

  昨天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梅地亞中心舉行記者會,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就“經濟社會發展與宏觀調控”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他多次強調了擴大內需對於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表示將通過提高居民消費能力、引導城鎮化等多種途徑挖掘內需潛力。

  7.8%也是一個很高的增長速度

  在談到去年7.8%的GDP增長率比上一年度增速下降1.5個百分點時,張平首先明確表示,對這一增速應該給予積極評價。

  張平說,7.8%也超額完成了去年年初確定的7.5%的目標,這一增速是在國際金融危機持續發酵、影響繼續顯現的國際大背景下取得的。在經濟增長的同時,經濟質量和效益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而且對於我國來說,歷經30多年的改革開放,經濟規模已經很大,增長基數和10年前、20年前已經不是一個量級,7%至8%也是一個很高的增長速度。

  張平對於今后一個時期中國經濟的發展充滿信心。他說,我們仍然處在重要戰略機遇期,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積累了比較雄厚的物質基礎﹔我們有13億人口,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正在積極推進,都為我們擴大內需、未來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我們還有一個最大的政治優勢,就是集中力量辦大事,我們的體制能夠保証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集中全國人民的智慧來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我們完全有信心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和風險,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實現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擴大內需是應對危機最有效手段

  在談到五年來應對金融危機一系列政策的實施效果時,作為政府宏觀調控重要決策部門的一把手,張平坦言:“我不願意用‘風景這邊獨好’這句話,但是我們確實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在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同時,我們的結構進一步優化,最突出的是我們的需求結構。擴大內需是我們戰勝這一場國際金融危機,應對外部危機最有效的手段。”

  張平介紹,通過擴大內需、調整產業、鼓勵科技創新、做好社會民生保障的一攬子政策措施,我國經濟保持了平穩較快增長,五年年均增長9.3%,五年上了三個大台階,2008年經濟規模超過30萬億,2010年超過40萬億,去年超過50萬億,無論與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相比都是最快的。

  張平表示,正是通過擴大內需抵消了外需的負增長,使我國的經濟結構、技術水平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創新能力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新的提高,農村居民收入保持9.9%的年均增長,城鎮居民收入保持8.8%的年均增長,社會保障水平顯著提高,人民群眾得到實惠。“所有這些都說明我們的應對是有效的,中央的決策是完全正確的”。

  要讓老百姓有錢花敢花錢

  對於擴大內需政策能否持續執行的疑問,張平表示,擴大內需是我們經濟發展的戰略基點,是必須長期堅持的方針。擴大內需重點有兩個方面,一是消費,二是投資。從過去兩年的實踐來看,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超過了投資,這是我們努力的目標。今后一個時期,我們要繼續發揮消費在促進經濟增長中的基礎作用。

  張平說,擴大居民消費首先是提高消費能力,就是要增加居民的收入,讓老百姓有錢花。二是穩定消費預期,就是要讓老百姓敢於花錢,最重要、最基本的措施就是要完善我們的社會保障制度。我們要培養新的消費熱點,包括像文化消費、旅游消費、養老消費,讓老百姓願意花錢。最后是改善消費環境,包括我們的產品質量要讓老百姓放心,市場的經營要規范有序,要加強對市場的監管。我們增強消費增長的拉動作用,應該在這幾個方面下功夫。

  城鎮化是擴大內需最大潛力

  有媒體問到,未來城鎮化發展如何避免大躍進或城市規模不合理擴張?張平說,城鎮化是世界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到去年為止,我國的城鎮化水平按照常住人口來計算,已經超過50%,這就使得中國的城鄉結構發生了一個歷史性的變化,大部分人已經在城市生活。城鎮的繁榮吸納了大量的勞動力,也促進了我們產業的發展,促進了基本公共服務的發展。

  張平說,城鎮化是今后一個時期我們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包括城市本身的建設,也包括農村人口轉移到城市以后他的消費會成倍增長。今后引導城鎮化健康發展,不僅僅要看它的速度、它的規模,更要看它的質量和水平。

  張平透露,國家發改委正在會同有關部門編制中國城鎮化發展規劃,如果順利的話,今年上半年有可能出台。他說,把城鎮化蘊藏的內需潛力和我們的改革蘊藏的紅利結合起來,對於促進我們中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的發展將會發揮重要的作用。

  規劃具體內容包括:一是搞好城市布局,大中小城市都要有一個合理的結構,適當控制特大城市、大城市的發展規模,大力發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鎮。二是加強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城市的承載能力。三是在城市群的布局上要和資源、環境相適應。四是已經轉移的農村人口要逐步融入到城市生活,尤其在基本公共服務方面,要逐步提高他們能夠享受到的服務水平。

  油價調整縮短周期取消幅度限制

  針對社會廣泛關注的成品油價格調整機制,作為國家價格主管部門的一把手,張平坦言這一問題非常敏感,他本人也對社會各界的關注和質疑表示理解。

  張平說,現在油價的定價機制是以22個工作日為周期,如果平均油價的波動超過4%,我們就相應進行油價的調整。這個機制有兩個明顯的缺點:一是周期太長,22個工作日再加上節假日就是一個月的時間,現在國際油價每一天都在變動,所以我們不能及時反映國際油價變動情況。二是我們設定了調價的變動幅度要達到4%,如果達不到4%就不調,這就造成國際油價變動不能夠及時反映到我們國內成品油的價格上來。

  張平透露,國家發改委等部門正在針對這兩個突出缺陷研究油價形成機制的改革方案,一是計劃把調價周期縮短一些,以適應國際油價頻繁變動。二是准備取消4%的幅度限制,按照一定的周期該升就升,該降就降,使油價定價機制更加靈活,更加適應國際市場的變動。

  四大措施調整產能過剩

  針對近期受到關注的部分傳統產業和光伏、風電等新興產業產能過剩問題,張平表示,國際上一般認為,在正常市場競爭條件下產能利用率應該達到80%至85%的幅度比較合理,目前我們的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焦炭等行業產能利用大體上是在70%至75%之間,光伏產能利用率不到60%,風電風機的產能利用率不到70%。產能過剩本身造成資源、勞動力的浪費,這些產業本身也面臨很大的困難。

  張平表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當前的產能過剩是結構性的,企業自身素質還比較低,產品質量還不高,產業結構還不合理,創新的能力還不強。比如平板玻璃,總體產能嚴重過剩,但是電子設備的玻璃基板我國還不能大規模生產,大部分還要靠進口。我國的風機組成控制系統也還要進口。所以,首先要提高企業的素質,來解決產能過剩。第二,通過兼並重組來消化一批產能過剩。第三,通過優勝劣汰淘汰一批落后的產能。第四,鼓勵企業到海外去發展,轉移一批產能。通過多措並舉,努力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使得經濟發展能夠進一步走上持續、健康的軌道。

  湘鄂贛醞釀建設中部城市群

  張平表示,區域發展戰略在促進現代化進程中作用重要。中部,特別是長江流域是我國的重要經濟區域,在制定中部崛起戰略過程中,我們已經實施了長株潭城市群發展戰略、武漢城市群發展戰略,實施了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和安徽沿長江一線產業轉移示范區等戰略布局,支持和鼓勵中部地區發揮比較優勢,實現快速崛起。

  張平介紹,上述幾個有代表性的能發揮輻射帶動作用的試驗區、示范區,國家層面會進一步落實好各項相關的政策。最近一段時間,湖北、湖南、江西正在醞釀中部城市群,就是包括了武漢、長沙、南昌的三角地區,國家發改委也正在和這三省以及國務院相關部門研究,希望長江中游地區在中部崛起中能夠更好地發揮示范和帶動作用。(記者 王皓 王硯文 吳迪)

(來源:北京日報)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