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進入‘並購大時代’。”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以下簡稱“上海聯交所”)總裁蔡敏勇日前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專訪時強調。他指出,在這個“大時代”,國有資本、民資、外資和各種形式的VC/PE等將引領時代潮頭,兼並重組浪潮將強力推動中國經濟的新一輪發展。
而作為國內產權交易市場的領軍者,上海聯交所去年所取得的不俗業績,則表明“並購大時代”端倪已現——2012年,上海聯交所內並購涉及的企業總數10332家,並購交易金額總量比上年增長23.56%,涉及的資產總額同比上年也增長23.01%。無論是並購金額還是宗數,依然穩居全國第一。
國有資本成兼並重組“大買家”
蔡敏勇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2012年,國有資本成為了上海產權市場參與企業兼並重組的“絕對主力”。
上海聯交所數據顯示,2012年,參與收購各類企業產權的國有資本佔到總並購金額的79.1%,同比增長72.67%,特別是中央企業積極參與到各類企業的並購交易中,全年參與收購的企業產權宗數同比增長27.48%,收購金額同比增加10.17倍。
“這表明,上海產權市場已經不單純是國有企業退出的通道,更是國有企業通過戰略性重組改造,優化產業結構,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市場化平台。”蔡敏勇表示,通過各類企業的產權交易,也能有效推動國有資本向優勢行業和企業集中,能增強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2012年,央企集團通過上海產權市場實現縱向並購交易宗數佔比26.58%,橫向並購佔比51.90%,混合並購佔比21.52%。蔡敏勇向記者介紹這些數據時表示,這表明國有企業集團正從主要側重橫向、縱向並購向包括混合並購在內的多種並購形式轉變。另外,2012年還有21.46%的非國有項目被國有資本收購。
“中國石油去年成功收購了一批民營加油站,就是最好的例子。”蔡敏勇說。
此外,據蔡敏勇介紹,2011和2012年國資通過產權交易注入到國資控股上市公司的項目涉及金額達409.92億元,此舉有效地提升了上海國資的証券化率,進一步優化了國資流動機制和資本運營體制。
2013年2月數據顯示,上海產權市場橫向並購同比增長8.16%,縱向並購同比增長41.67%,混合並購同比下降21.62%,異地並購同比增長42.37%,各類企業並購重組日益活躍。
制造業在並購市場上“崛起”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國內產權交易市場的不斷變遷,三次產業在並購交易舞台上扮演的角色也在悄然發生著改變。其中,逐漸“崛起”的是第二產業,尤其是其中的制造業,而一度活躍的第三產業的並購交易們則漸漸退下了“神壇”。
2012年,上海聯交所內第二產業並購金額同比增長159.41%,其中制造業和公用事業並購金額同比分別增長202.7%和84.59%。“制造業的並購交易在2012年的產權市場上表現最為突出,其並購宗數和金額分別佔到全年並購總量的24.14%和47.52%,頗有‘異軍突起’的態勢。”蔡敏勇笑言。
與第二產業的“高歌猛進”相比,上海聯交所內第三產業2012年並購金額則同比下跌20.35%。蔡敏勇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這是由於受到房地產業和金融業並購交易萎縮的影響。
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房地產業全年的並購宗數和金額同比分別下跌38.36%和35.88%﹔金融業的並購宗數和金額同比則分別猛跌61.04%和60.66%。
“但在上海聯交所內,2012年第三產業並購也有可圈可點之處。”蔡敏勇表示。當年,第三產業中的社會服務業是較為活躍的並購行業,其並購宗數已佔並購總量的29.87%,並購金額已與房地產業相當,同比增長160.28%,數據煞是惹眼,顯示經濟轉型態勢。
此外,2012年全年上海聯交所內第一產業的並購宗數和金額,同比分別增長85.71%和11.54%,但其並購金額隻佔總並購金額的0.06%。
數據顯示,近年來上海產權市場完成各類跨行業、跨所有制、跨地域並購交易達4688宗,成交金額達3224.62億元,已成企業並購重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