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8日,美國亞利桑那州,尚德電力控股有限公司的太陽能電池板生產線。
硬傷:難以突破的利潤
尚德電力的規模化擴張帶來了市場佔有率的提高,卻並沒有改變薄弱的市場競爭力和利潤率。
光伏組件產業鏈可分為太陽能級晶硅提煉、硅錠鑄造、硅片切割、光伏電池制造、光伏組件封裝和光伏系統整合六大環節。尚德電力主要參與環節隻有后三個,多晶硅和硅片等原材料主要通過和上游供貨商簽訂長期協議來保障。
根據全球知名光伏行業研究咨詢機構IHSiSuppli的數據,2011年第一季度,晶硅和硅片生產商的毛利率分別為50.8%和21.8%,但電池生產商毛利率為-9%。
也就是說,在光伏組件產業鏈中,尚德電力主要從事的是低端、低利潤率環節的生產制造,高端、高利潤率的環節依靠進口。
基於此,尚德電力的銀行貸款負擔越加沉重。統計顯示,太陽能組件的價格已經從2010年1.4美元/瓦,下跌到了目前的70美分/瓦,行業利潤率逼近為零。因此,雖然尚德電力的產能擴張不斷加大,但在銀行貸款方面,2005年末,僅為0.56億美元,到2012年底,已攀升至37億美元。
施正榮也曾嘗試走垂直整合之路,2008年5月,尚德電力以9890萬美元,從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英聯(Actis)和偉俊(Waichun)手中收購了它們所持有的江蘇順大集團的股份,意圖參與生產單晶硅棒並制造切片,但因為江蘇順大集團資金鏈緊張,管理不得力,一直未能對尚德電力有所幫助。
尚德電力也曾寄望於從事硅片能源的鎮江榮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但在2010年6月,鎮江榮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找到了新的合資伙伴——美國硅料巨頭MEMC,與尚德電力分家。
在光伏組件方面的不得力令施正榮失望,2007年,尚德電力曾在浦江高科技園投資建設非晶硅薄膜電池生產線,意圖挖掘商業藍海。不成想,其中的核心組件硅基薄膜,主要依賴於全球最大非晶硅薄膜設備供應商美國應用材料公司的設備。但就在2010年7月,美國應用材料公司宣布退出薄膜硅太陽能電池設備業務,尚德電力也隻能倉促關廠,承擔虧損。
最后的希望,是能降低太陽能發電成本、提高電池轉換率的冥王星技術。早在2007年,施正榮就對外高調宣傳,但直至2010年,冥王星的出貨量不過60兆瓦左右,仍屬實驗性質,並未獲得預期的歡迎和出貨量,業內對其可靠性也存在懷疑,規模化量產仍需等待。
12年前,技術出身的“施博士”依靠技術創新成就了尚德電力前五年的輝煌奇跡,卻在規模化擴張之后陷入產能過剩、資金鏈緊張和創新不足的困局,如今,施正榮被指涉嫌資產轉移,掏空尚德電力,他和這個企業的命運都在等待著微妙的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