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都旗艦店的牆上挂滿了國家領導人與工作人員的合影(本刊記者 曹海鵬 攝)
寸土寸金的北京市東交民巷,28號是一家服裝企業的辦公樓。
看門面很朴素,走進去裝修也一般。比全國任何一家服裝企業都大牌的是,這裡從一樓對外營業的旗艦店,到四樓總經理的辦公室,牆上都挂著很多國家領導人與工作人員的合影。
這就是因為黨和國家領導人制裝而蜚聲中外的北京紅都集團(下稱“紅都”)總部。
4月17日上午9點,《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走進位於一樓的“大紅都”旗艦店,看到技師正在為一位中年男性顧客量體——今天,紅都品牌依然擁躉眾多。
今年是紅都遷京第57年。這家企業的主業,服裝高端定制,似乎正迎來又一個鼎盛時期。這家企業的掌門人——總經理張培向《中國經濟周刊》講述了這個老字號的傳奇。
身世顯赫:幾乎每一位共和國領袖都穿過紅都的衣服
走進張培裝修簡朴的辦公室,一眼就能看到牆上一幅醒目的書法作品,紅色的“福”字飽滿挺拔,寧靜地沐浴著早晨的陽光,落款處寫的是“鄧小平”三個字。
鄧小平從1956年開始穿紅都制作的中山裝,后來在出席聯合國第六屆特別會議、國慶35周年大閱兵等重大場合,穿的都是“紅都”。
幾乎每一位共和國領袖,都穿過紅都的衣服,這是因為紅都特別的身世。
新中國成立后,黨和國家領導人需要有嶄新的形象,但當時的北京找不到特別好的西裝裁縫。而在上海,活躍著一群最早來自寧波的“紅幫裁縫”——鴉片戰爭后寧波開埠,他們就開始為被稱作“紅毛”的外國人做衣服。因其裁制的西裝、中山裝手藝精湛而聞名天下。
1956年,在周恩來總理和時任北京市市長彭真的安排下,208名來自上海波緯、雷蒙、造寸等21家服裝店的“紅幫裁縫”被選拔到北京,其中最著名的7家成立了北京友聯時裝廠,后更名為北京市紅都時裝公司——紅都之名,寓意“紅色首都”,也有紀念“紅幫裁縫”之意,這一事件在紅都企業史上被稱為“紅都遷京”。
張培向《中國經濟周刊》介紹,紅都遷京后主要面臨三大任務:為中央領導服務﹔為出國人員服務﹔為駐京使團服務。
當時的第一件任務,是為毛澤東主席參加黨的八大和照標准像制裝。當時為領袖制裝不能近身量體,由田阿桐師傅在5米外目測得出尺寸,再根據毛澤東的身材、臉型,將衣領加寬,口袋改成貼兜,其他部位也做了不少改進,制作出改良的中山裝,穿在毛澤東身上,更顯偉岸挺拔。
毛澤東對這件衣服很滿意,以后的重大場合,都穿這一款式,外媒稱為“毛式中山裝”。天安門城樓上的巨幅畫像中,毛澤東穿的也是這一款式。
從那時起,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開國元勛和后來的歷任國家領導人、省部級高官,都成為紅都的顧客。
剛遷到北京時,紅都是著名的中共中央辦公廳特別會計室下的“服裝加工部”,一年后轉到地方,成為北京市屬企業,此后的幾十年間,紅都隻為“三大任務”服務。上了年紀的北京人都記得,那會兒結婚如果能穿一套“紅都”的衣服是很榮耀的事——隻有出國人員或者有省部級單位的介紹信才能到那裡做一套衣服。
留心觀察領袖們的服裝可以發現,款式上似乎並沒有多少變化,但每個人的衣服都很合體,視覺上大氣端庄,並且與體態容貌十分和諧。這是因為,每個人的衣服都有自己的版型,在不同的時期還會根據身材變化修改。
在紅都工作了30多年的蔡雷發經理說,高端定制就得提供個性化服務,量體裁剪后,要先將布片拿線繃上,讓客人來試,客人感覺效果還可以,就把線拆掉,重新精細裁剪一次,才能開始做。
這就是紅都高端定制服裝的奧妙——千人千面就要千人千衣,才能穿著舒適,看著美觀。怎樣才能拿捏好這種細微的變化?田阿桐的徒弟、為新一代國家領導人制裝的紅都高級技師高黎明說,就得靠悟性和日積月累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