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工資飆升 歐洲品牌承壓--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亞洲工資飆升 歐洲品牌承壓

2013年05月15日15:18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手機看新聞

  據德新社報道,近年來,亞洲工人工資飆升,歐洲品牌感到了成本上的壓力。他們希望通過提高生產率來平衡成本上漲,這在某種程度上是件好事。問題的關鍵是如何應對?

  發達國家的消費者多年以來享受價格低廉的T恤衫、鞋帽、甚至是電器,主要依仗亞洲國家低廉的勞動成本。現在事情發生了變化——亞洲工人的工資開始上漲。

  “結束的並非是亞洲低工資時代,而是那些低得離譜的工資。”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ILO)曼谷地區薪資專家呂伯克說。

  在歐洲和美國相比,這裡的工資水平仍然很低:根據國際勞工組織數據,在菲律賓,工廠工人一個月的平均工資為95歐元,在美國和瑞士則分別為2750歐元和3680歐元。盡管相比較發達國家仍有很大差距,但對比亞洲自身,這裡工人的工資在過去的10年裡翻了一番,而且目前又展開新一輪上漲。

  如何應對成本上漲?

  中國最近將廣州和深圳兩地的最低工資上調了19%,達到了近200歐元/月。香港工人工資新近提高了7%,最低小時工資達到了3歐元。除此以外,中國生產加工領域的競爭對手們也提高了工人工資:泰國在今年初將最低日工資提高了65%,達到了目前的7.8歐元﹔馬來西亞的工資增長為50%,最低月工資達到228歐元﹔印度尼西亞增長了40%,最低月工資達到173歐元。

  “供應商方面的工資上漲對我們有很大影響。”德國埃森鞋業經銷品牌戴希曼(Deichmann)的發言人艾芬說,“我們嘗試著通過增加生產來部分平衡成本上漲。”服飾品牌C&A則致力於提高生產效率。“我們要縮短生產時間,避免重復勞動。”C&A的發言人羅爾費斯表示。

  不過兩家公司都強調要保持產品價格穩定。而紡織服飾品牌Kik和H&M沒有對此做出回應。

  為應對生產成本的上漲,全球最大的代工商富士康盡全力實現生產過程自動化。除推廣自動化外,富士康還啟動了“大內遷”,將廠址從深圳遷往內陸地區。因為比較沿海地區,中國內陸地區的工資相對低廉。

  “工資一直在上漲,但買家不願多付一分錢。”印尼勿加泗地區雇主協會的納米亞蒂感嘆道,在勿加泗地區有成千上萬的紡織工人。“他們威脅要遷廠到越南”,不過那裡的工資也在上漲。

  工資增長是把“雙刃劍”

  工廠老板們已經承擔其中的部分成本。“我們的利潤正在下降,”河內紡織協會培訓中心的負責人阮廣榮說,“我們65%的入賬都要用於工資支出,而5年前這一支出隻佔50%。”

  “我聽說,工廠會遷址至老撾、緬甸等國家,”河內MSA-HAPRO服裝公司的老板范翠寮說,“但老撾地區的勞動力不足,緬甸的配套基礎設施非常糟糕。”而孟加拉國的生產安全狀況為人詬病,特別是在近期發生一連串災難事故之后。

  盡管成本上漲,泰國食品協會認為工資增長也有好處。這裡有成千上萬名員工在水果罐頭工廠工作。“自從引入最低工資,勞動力流動性減少了,生產效率也因此增加。”食品協會發言人唐邳彤說。

  另外,隨著工資上漲,本地消費市場也在擴大。國際勞工組織的呂伯克說:“對於生產商而言,當然是哪裡工資便宜就去那裡,這早已是不爭的事實。但現在外國投資者也在觀察,哪裡具有足夠的購買力,可以直接在當地銷售他們的產品。”

(責編:郝帥、喬雪峰)

相關專題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