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在最新發布的《全球發展地平線》報告中指出,到2030年,發展中國家的全球資本存量佔比將從目前的不到三分之一增至一半,總計158萬億美元(以2010年美元不變價格計算),其中東亞和拉美地區在這一資本存量中佔比最大。
世界銀行這份以《未來的資本:相互依存的世界中的儲蓄與投資》為標題的報告,旨在探討未來20年投資、儲蓄和資本流動模式的變化趨勢。該報告預計發展中國家到2030年在全球投資中的比重將增加兩倍,從2000年的五分之一上升至五分之三。隨著世界人口從2010年的70億預計增加到2030年的85億,同時發達國家出現快速老齡化,人口變化將會對這些結構性變動產生深刻的影響。
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兼高級副行長考什克巴蘇表示,《全球發展地平線》通過整理大量的統計信息來開展這項研究,從韓國、印尼、巴西、土耳其和南非等不同國家的經驗中了解了投資對推動長期經濟增長所起的核心作用﹔發展中國家將在不到一代人的時間裡,在全球投資活動中佔據主導地位。在發展中國家中,中國和印度預計將成為最大的投資國,2030年這兩個國家加在一起將佔據全球總投資的38%。所有這一切將會改變全球經濟景觀,《全球發展地平線》分析了這個過程。
該報告稱,生產率提高、日益融入全球市場、良好的宏觀經濟政策、教育和健康改善,都有助於加快增長和創造大量的投資機會,而這些反過來又促使全球經濟重心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年輕人口膨脹也起了進一步的促進作用,從現在起到2030年,發展中國家總人口預計將會增加14億人,人口紅利有待收獲,尤其是在人口相對年輕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和南亞地區。
該報告稱,與過去不同的是,發展中國家將有望擁有大規模發展基礎設施和教育、醫療等服務投資所需要的資源。發展中國家旺盛的儲蓄率預計將在2014年達到峰頂,佔到國民收入的34%,從現在到2030年年平均可達32%。從整體上看,2030年全球儲蓄額將達到25萬億美元至27萬億美元,其中發展中國家將佔62%至64%,而2010年該比重為45%。
世行發展預測局局長漢斯蒂莫表示,“雖然擁有高儲蓄率來滿足未來巨大的投資需求,但發展中國家要想得益於目前出現的結構性變化帶來的好處,還須進一步改善他們目前有限的國際金融市場參與。”
《全球發展地平線》報告根據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人均收入水平趨同的速度以及這兩類國家的結構轉型(比如金融業發展和制度質量改善)速度,描繪出兩種不同情景。第一種情景設想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漸進式趨同,第二種情景則設想趨同速度要快得多。
漸進式趨同情景與快速趨同情景對未來20年世界年平均經濟增長率的預測分別為2.6%和3%﹔發展中國家的年平均增長率在漸進式趨同情景中為4.8%,在快速趨同情景中為5.5%。
在兩種情景中,發展中國家到2030年服務業就業人數將佔總就業人數的60%以上,貿易將佔全球貿易的50%以上。這種變動將隨著人口變化而發生,而人口變化將會增加對基礎設施服務的需求。報告估計發展中國家從現在到2030年的基礎設施融資需求為14.6萬億美元。
該報告還指出,隨著東亞、東歐和中亞的人口老齡化,儲蓄率將會出現最大幅度的下降。人口變化將考驗公共財政的可持續性,而復雜的政策挑戰將來自於為減輕醫療和養老金負擔同時又不對老齡人口造成嚴重生活困難所作的努力。與此相反,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由於人口相對年輕且增長很快,加上經濟增長強勁,將會成為惟一不會出現儲蓄率下降的地區。
標簽:發展中國家人口紅利全球資本資本流動資本存量